自贡网记者 郑鑫玉
3月14日,在2022年度全国“大豆科技自强行动”黄淮海、西北、南方片区工作推进会视频会议上,富顺县作为全国41个大豆科技自强示范县之一,作交流发言。
扩种大豆是中央安排部署的一项重要粮食生产任务,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四川省明确,今年要新增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310万亩,涉及自贡等18个市(州)的108个县(市、区) 。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也对相关工作作出安排部署。从中央到地方都释放出强烈信号——扩种大豆。

作为全国大豆科技自强示范县,享有“豆花之城”美誉的富顺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抓牢抓实大豆油料扩种,确保全年播种大豆20万亩以上,预计全年大豆产量3.5万吨以上。
为发挥好全国大豆科技自强示范县示范作用,落实好国家大豆振兴计划,富顺县深化坚持“五个一”工作法,多方位宽领域确保大豆扩种工作落到实处,保质保量完成扩种任务。
搭建一个工作体系,坚持高站位推动。富顺县成立以县级党政主要负责人为“双组长”的大豆扩种工作领导小组,由农业农村、发改、财政等部门组成大豆科技自强行动工作推进组,同步建立乡镇、村组工作专班。将大豆任务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各责任单位将目标任务足额带位置逐级上报,确保大豆任务落到主体、落到地块。

组建一支科技队伍,实行全过程服务。该县推行“大豆专家+基层农技人员+农户”技术服务模式,组建四川农业大学、自贡市农科院、自贡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等大豆专家团队,选派106名农科人员,组成20个技术服务小分队,分驻乡镇开展大豆“四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械)试验示范、推广应用和跟踪服务,累计开展大豆生产技术培训54场次,深入一线服务农户2.1万户。
扶持一批经营主体,扩大规模化生产。富顺县紧盯大豆生产薄弱环节和小农户分散经营实际,通过整合耕种防收机械化试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补助等方式,鼓励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经济组织、种粮大户及涉农企业等参与大豆扩种,预计大豆规模化种植面积4万亩以上。试点探索“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粮经统筹发展新模式,预计亩均年增收近2000元,实现稳粮与增效“双赢”。

推行一套田间方案,探索多模式扩种。富顺享有“中国豆花之城”美誉,种植大豆已有1500多年历史。该县立足生产实际,依托丘区地貌特点和传统种植习惯,因地制宜推行“净作+间作+套作”复合种植技术方案,充分利用田边土角、高塝望天田和撂荒地净作大豆,在适宜果(桑)园推广“果+豆”“桑+豆”间种大豆,实施玉米(高粱)预留行套种大豆,力促“玉(粱)不减产,多收一茬豆”,多向挖潜破解争地矛盾,预计全年大豆产量3.5万吨以上。
整合一组政策资源,实现全方位保障。富顺县用好用活国家耕地轮作休耕大豆扩种、大豆科技自强示范县、粮经统筹发展及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等项目资金,强化大豆种植投入。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小农水等涉农项目整合力度,配套完善大豆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增强防洪抗旱功能。开通大豆种植物资保障绿色通道,实行“村统计、乡汇总、县统筹”,已调拨化肥、农药、种子等物资920吨,保障大豆生产农资需求。引入富顺县家庭农场发展创业联盟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大豆生产各个环节,提供低成本便利化服务。

2月28日,富顺县党政主要负责人召集召开全县大豆生产现场会,由此示范带动镇村召开现场会60余场次,全县迅速掀起大豆扩面增产工作热潮。
在不与主粮争地的前提下,该县大力实施撂荒地整治、探索多种套种模式以及开展配套服务,确保多收一茬豆。

入春以来,赵化镇各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整治后的撂荒地通过粮经统筹发展方式发展间种大豆,全镇预计扩种大豆4150亩,其中集中连片种植面积3290亩。“我们大力推进各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特色产业,其中斗志村发展桑树间种大豆产业、鳌山村发展柑橘间种大豆产业,此种植模式既解决了撂荒地及集体经济发展特色产业的问题,也解决了耕地非粮化、非农化问题。”赵化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通过举办农业科技培训、指导培育科技示范户,印发技术资料等方式解决农户大豆扩种中的关键技术性难题。“今年全镇大豆播种计划为6651亩,预计完成7116亩。”该负责人说。

3月11日上午,富顺县富世街道在保家村和友爱村召开粮经统筹发展及春耕生产现场会,着力推广“稻+蛙”“果+豆”“高粱+大豆”等种养模式,确保实现“粮增产、钱增收、保安全”。“我要把这个‘果+豆’套种技术带回去。”在保家村“果+豆”示范点,联合村党组织书记李燕有底气地说,联合村有柑橘果园4000余亩,要发动老板和群众在幼龄果园里间种大豆,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土地收入。
受政策引导、大豆行情向好等因素影响,农户种植大豆积极性也有所提高,富顺县大豆扩种正加速落实。

“你看今天种大豆的场面,村干部和驻村干部带头除草、挖土,村民信心满满,干劲十足。”脱贫户肖玖明一边播种,一边跟大伙儿摆龙门阵。近日,在富顺县骑龙镇龙须村柑橘林间种大豆现场,村民们为实现大豆扩面种植开足了马力。“这片柑橘林土质好,适合间种大豆,既可提高土壤肥力、保持水土、改善果园生态环境,还可就地为村民传授播种技术,并引导他们勤劳致富。”骑龙镇农业中心负责人介绍,今年3月10至15日,龙须村组织公益性岗位人员志愿除草、挖土、播种,同时也请到了富顺县农业局和镇农业中心技术骨干培训指导种植技术,5天内完成了40亩林间套种作业。

3月16日,在位于富顺县童寺镇代江村的富顺县森隅自然家庭农场,村民刘勇开着小型挖掘机为柑橘树行间空地松土,并剔除其中较大的石块,杨安富、李春等村民忙着清理林间杂草。就在月底,这片总面积达400亩的柑橘园,将在幼龄柑橘行间种植上春大豆。“这是我们首次在果园套作大豆。”农场负责人刘显彬说,大豆、柑橘共生,因大豆有固氮增肥作用,还土后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疏密度,对柑橘树根系有较大促进。让刘显彬高兴的还有,间种大豆之后,果园人工成本增加并不多,“果园建立有自动喷灌系统,大豆将和柑橘树同步实现自动喷灌,人力成本节约不少。”刘显彬说。
无独有偶,为了深入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兜山镇也积极引导果蔬业主在基地内套种大豆,推动大豆、玉米(高粱)带状复合种植。该镇预计本年度扩种大豆1700亩,在兼顾经济效益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土地使用率,稳住粮食生产基本盘。

富顺是有名的“豆花之城”,光是县城就有上百家豆花店。因为本地大豆出豆花率高,豆香味浓,所以富顺大大小小的豆花店多用本地大豆;而富顺豆花在川渝地区乃至国内都有密集的美食布局,这也扩大了当地大豆产业的销路。豆花产业在客观上刺激了当地农民种植大豆的热情。对于富顺来说,大豆种植扩面增产是挑战,更是一次机遇。
3月14日,富顺县以视频方式参加国家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组织的全国大豆科技自强行动视频会议,并作为四川省实施全国大豆科技自强示范县项目区县代表发言。此次会议意味着该项目正式“花落”富顺。

富顺县地处川南,以浅丘地貌为主,土壤宜耕宜种性能好,春、夏两季均可种植大豆。此次富顺县作为全国41个大豆科技自强示范县之一,为全县农业科技创新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依托该项目,有助于加快推进全县大豆良种化进程,实现大豆优质品种的更新换代,全面提升大豆标准化生产水平和产业附加值,实现大豆产业的全面振兴。”富顺县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将以大豆科技示范县建设为契机,严格落实黄强省长在富顺调研时提出的相关工作要求,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突出科技提效、示范带动、产业延伸等重点工作,发挥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和四川创新团队支撑作用,推动大豆技术研发、试验示范、推广应用在富顺一体化落地,着力提高大豆综合生产能力,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目前,富顺正借助豆花市场需求倒逼大豆种植扩面增产,延长大豆产业价值链。”该负责人表示。

据悉,第八届富顺豆花文化旅游节初定将于今年国庆节期间举行。届时,作为“豆花之城”与“大豆科技自强示范县”的富顺或将续写大豆产业新的篇章。
编辑:马莉莎
责任编辑:冉华阳
编审:舒旭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