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网记者 卜一珊 实习生 郑智敏
今年68岁的李凤英是贡井区龙潭镇桐麻村村民。前不久,她因咽痛服药后迟迟不见好转,于是来到卫生院求医,为她看病的是市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张潜英,被诊断为急性水肿性咽喉炎伴急性扁桃体炎。经过五天的住院治疗,李凤英就康复出院。

“现在看病真的越来越方便了,在家门口都能看专家号,而且也是按照卫生院的标准收费,减轻了我们的负担。”李凤英说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已成为了历史。这一切主要得益于城市医联体建立。每周二,张潜英都会在龙潭中心卫生院坐诊。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118个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城市,自贡市成为四川省7个国家级试点城市之一。
“所谓的城市医联体建设就是让大型公立医院和基层医院‘抱团’。”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解释,但是又不仅仅是把各个医院简单地“联”起来,而是要建立医疗服务、责任、利益、管理的“共同体”,在医联体内实现统一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能力。

2020年4月,自贡全面启动城市医联体网格化布局和管理,组建由城市三级公立医院牵头,其他若干家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专业康复机构等为成员的医联体,鼓励公共卫生机构参加,并由医联体统筹负责网格内居民健康管理、疾病诊治、康复护理等。
按照“划片管理、分步推进”原则,根据区域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和群众健康需求,截至目前,我市构建以三级医院牵头、区属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参与的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一体化管理的网格化城市医疗集团自贡模式,网格化组建4个城市医疗集团。同时,依托牵头医院组建肾病、骨科等12个专科联盟,实现联盟内专家、技术、信息、科研和教学共享;组建影像、心电等6个远程医疗协作网,年均出具报告40余万份,覆盖全市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医联体建设,让市级医院医疗技术下沉到基层,构建起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便捷的医疗就诊服务。2021年,全市医联体内下转病人1.68万人次,较上一年增长22.58%,资源“下沉”效果明显,逐步形成了“小病在基层、大病在牵头医院、康复回基层”就医格局。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城市医联体更是发挥着“硬核”引领作用,由牵头医院统筹负责网格内可疑病人转运、核酸检测及CT筛查,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发热哨点设置、流程再造,高效组织医务人员实操培训,不断筑牢医疗卫生机构坚强战“疫”堡垒。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守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全面深化医疗改革的道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市聚焦发展瓶颈,加大医学重点学科专科和科研平台建设,建立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和脑科学研究院,让更多优质资源向我市延伸,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筑牢“健康长城”。
编辑:马莉莎
责任编辑:冉华阳
编审:吴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