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网记者 黄鸿
谷雨之后,气温回升,雨量充沛,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4月21日,富顺县福善镇韩咀村,年近七旬的江庶武正带领帮工加紧插秧。只见,笔直绳索横跨稻田,数名帮工顺线插秧,既快且直,进度喜人……与此同时,当地的田间地头、浅丘荒坡,到处都是劳作的身影,“绵地万里皆春耕”的景象一览无余。

为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年来,福善镇积极发挥“良种良法”示范带动作用,集中开展百亩水稻旱育秧,以打造水稻高产高效示范片为突破口,引导农户进行水稻宽窄行插秧。同时,开展“稻虾共作”推进“非粮(油)化”整治,通过绿色生态的循环种养模式实现龙虾和水稻共养共生,提高土地产出效益。
江庶武流转的百余亩水田里,放眼望去,稻芽伸展,鲜嫩翠绿,插好的秧苗一行行、一排排,有条有序,宛如用标尺精心铺排。帮工三两人一组,或拉线,或插秧,确保行距、株距科学适宜,“用宽窄行插秧,产量是要比原来多。”江庶武对今年的收成充满期待,“去年收了十多万斤谷子,今年怕还要多点。”
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水稻宽窄行栽培不仅可以改善透光条件,提高光合效率,还有利于田间管理,实现边际增产效应,“目前,全镇已在象鼻、熊坝、韩咀、月形推广水稻宽窄行栽培技术,并逐渐实现全镇的水稻标准化种植。”

在江庶武抢抓节令插秧时,同村的丁念洪也忙着捕捞小龙虾,“目前,正是龙虾上市的季节,现在的龙虾个大肥美、肉质饱满,最受欢迎。”丁念洪从稻田捞出虾笼,色泽鲜亮的龙虾活蹦乱跳,好不热闹。春虾收获之后,他紧接着就要着手插秧了,待到夏去秋来,秋虾又将在丁念洪的稻田里继续繁衍,循环往复。
丁念洪算了一笔账,自己流转了近800亩土地进行“稻虾共作”,养两季龙虾,种一季水稻,每百亩纯收入在10万元左右。“稻虾共作”模式让丁念洪尝到了甜头,如今,他的生态大米和生态龙虾除满足本地市场外,已通过电商平台推向了全国,产品远销云、贵、藏、渝等地。

“嘟,嘟,嘟。”在熊坝村三组,朱和清正在翻整稻田,随着手扶式旋耕机的推进,田土充分细碎,地面逐渐平坦。朱和清翻整的稻田原是一块撂荒地,“荒起太可惜了,种上水稻,多少还是一笔收入。”而在月形村的一处荒坡,初种的大豆在果树间窜出嫩芽,秋风来时,豆荚将鼓胀起来,让村民的荷包更加殷实。

近年来,福善镇积极开展撂荒地整治,在鼓励村民复耕复种的基础上,将果树套种大豆作为耕地“非粮(油)化”治理的重要抓手,让撂荒地真正“活”起来。通过水稻科学化、标准化种植,高粱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及再生稻高产示范,福善镇切实筑牢了粮食生产的根基,守好了群众的“粮袋子”。
编辑:王娉婷
责任编辑:彭彦彰
编审:舒旭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