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小资源撬动大发展 沿滩镇詹井村乡村振兴按下“快进键”

2022-05-10 21:25 沿滩融媒

0

分享

沿滩区沿滩镇詹井村坚持把用好用活资源作为壮大产业发展和农村集体经济的主抓手,积极整合政策、土地、文化等资源,创新发展模式和收益分配机制,不断增强自我“造血”机能,乡村振兴按下“快进键”,实现了由省级贫困村到首批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的超常跨越,村集体经济从“空壳村”发展到超“百万村”, 全村经济实现高速度、高质量跨越发展。

DJI_0040.jpg

 “近年来,我们奋力推进乡村振兴快马加鞭,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据村党总支书记李建介绍,村“两委”坚持在用活资源、做优产业上做文章。 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34万元,先后荣获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文化扶贫示范村、省级(5A)先进村党组织和市级“四好村”等荣誉称号。

选好“领头雁”, 培育引进人才资源

詹井村坚持分层分类原则,着力培养“领头雁”“预备队”,积极开展“治村能人”锻造工程,实施“一肩挑”“三步走”孵化计划,选育村级后备力量8人、兼职村干部2人,结合换届配优村“两委”班子成员6人,全面构建起有实职、有兼职、有后备的“三型”农村干部队伍体系,配强了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詹井村产业大道.jpg

建立“人才库”,壮大推进发展“智囊团”

詹井村统筹市区下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等优秀人才资源,积极实施优秀农民工定向回引计划,建立詹井村外出务工人员数据库,精准掌握全村人才情况和回乡意愿,通过因地制宜“选”、梯次锻炼“育”、柔性兼职“用”等,回引培养优秀农民工16人,储备年轻优秀人才7人,并选聘荣誉村主任及乡村振兴人才专员,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智囊团”。

精心谋发展,细描乡村振兴“作战图”

詹井村加强与四川轻化工大学等高校合作,用好沿滩区集体经济专家服务团,引进8名专家指导编制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分析詹井村资源禀赋、产业优势,以“振兴盐韵小镇,建设秀水花乡”为发展定位,形成“一心一线五园”的产业发展规划,谋定建设村集体经济服务中心和打造村集体经济产业园工作思路,精准绘制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作战“蓝图”。

整合“三资”资源,用好用活政策优势

詹井村首先是整合项目资金,促进基础设施更完善。积极整合各类项目资金3000余万元,塑造詹井街新风貌,新建湿地公园1个、新建(拓宽)产业大道8公里、新建(硬化)入组入户道30余公里、文化广场5个、收整庭院3个、安装路灯80余盏、实施厕所革命项目267个;盘活闲置资产,促特色产业大发展,采取流转农户承包地,整治利用撂荒地、“四边四荒地”等,高标准打造嘉宝田园综合体、岸滩坝生态农业产业带,成功培育特色种植、水产养殖、花卉苗木等基地4600余亩,年产值达2000余万元,每年可为农户增加土地流转、就近务工等收入100余万元;挖掘文化资源,打造网红旅游景点,深入挖掘村域内詹井古街、盐运码头、清朝糖厂遗址、岸滩坝特色院落等独特文化资源,建成全市第一座村史馆,成为全市红色教育基地。同时,利用釜溪河三面环绕的地理优势,打造柑橘园、草莓园、大闸蟹基地等特色园区,形成了红色传统文化、农产品采摘垂钓2条精品旅游线路,2021年以来,吸引市内外游客5万余人次到村消费。

沿滩区沿滩镇詹井村嘉宝田园综合体 (1).jpg

经济发展了,集体经济强大了,詹井村积极创新收益分配模式,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既做大集体经济“蛋糕”,又为群众分好“蛋糕”,共享“蛋糕”,让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采取“54321”分配模式,让群众利益均沾

詹井村采取“分配模式保持5年不变,将集体经济纯收入的40%作为滚动资金,30%作为成员分红,20%作为乡村治理和公益事业发展资金,10%作为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创收奖励”。2022年收益分红方案经成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预计成员分红超8万元;开展“积分制”奖励模式,激励群众爱心奉献,在全市建设首个“家美共享超市”,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庭院收整、村道清洁、集体经济建设和社会公益活动等,成为“爱心储户”,获得奖励积分。所得积分可在“家美共享超市”兑换相应商品,并参与投票评优。获得优秀者还要给予相应积分奖励,激发村民参与村组事务和乡村治理热情。2021年,“家美共享超市”为村民兑换奖励商品价值2万余元;“实物”收益模式,增强群众获得感。2021年,詹井村利用羊肚菌种植基地闲置期,发展西瓜种植产业,收获12万余斤。(唐国栋 陈启平)

编辑:彭彦彰

责任编辑:张驰

编审:吴山冠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