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基层护幼故事:“老马”识途,“老马”授图——记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马群英基层行医事迹

2022-05-12 17:34 自贡网

0

分享

携手共建,还惠于患

“马医生,小娃儿吃了布洛芬还是反复发烧至39度,这种情况还需不需要吃其他什么药啊?”

“马医生,麻烦您帮忙看一下检验报告单,这种情况大概输几天液合适啊?”

……

太多的疑问,等着马医生一一解答。

7dd35c9978db664d540fba7e054bd6c6.jpg

每周一、周二、周四、周五的早上6点,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马群英都会准时起床,简单洗漱后,快速前往50公里外的荣县妇幼保健院。无论风吹雨打,早上8点,她都会准时出现在儿科诊室,为手足无措、焦虑不安的患儿家属排忧解难。

420c27fc442c3197ea6b2ec2350cec8a.jpg

“患儿能得到三甲医院同质化的优质服务,这得益于2021年7月,医院与荣县妇幼保健院开展的紧密型专科联盟合作,把我们优秀的专科医生直接送到患者身边,免去患者来回奔波之苦,用我一个人的奔波换来大家伙儿的满意就医,是非常值得的。此外,双方建立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为危急重症患者能够及时享受到三甲医院的救治提供了坚强保障,也为病情稳定或康复期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真正还惠于患者。”马群英说道。

从“0”到“1”,群众口碑就是金杯

由于基层专业人员不足、专科技术能力有限,建立儿科住院病区一直困扰荣县妇幼保健院多年,群众看病就医很是不便。马群英到任后,主动挑起重担,利用现有人力资源,牵头组建了儿科(新生儿科)住院病区。由于人员紧张,马医生亲自承担起一、二线值班、专科门诊、病区管理等多项工作。

初心未改,一心为患。作为学科主任,马群英从病案书写、业务培训、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等方面建立起病区各项管理制度、流程、预案。她狠抓医疗质量与安全,定期开展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业务培训,并注重患者沟通与服务等,无一例病人投诉或安全事件。

c990d425edd9e96528ea0db9a9abd7cf.jpg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马群英在基层探索开展呼吸道病毒、肺部超声、小儿胸片、TORCH、PCT、新生儿溶血等系列检查项目,较好地满足了当地患儿的就诊需求,减少了县外就诊比例。

马群英说:“今年是我从医的第17个年头,也是踏着马老(马君牧)医道行医的第17个年头,他是我院建国后首任院长、我国著名儿科专家,在全国首创人工冬眠疗法治疗儿童乙型脑炎。‘仁爱敬业、治学严谨、敢为人先、甘于奉献’的马老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前行。我和马老都姓马,希望能成为像马老一样的护幼好医生,多驮一个患儿蹚过河就多一个欢乐的家庭。”

a0f6b4a055cc8b623999250166eed139.jpg

据悉,自2021年8月建科至今,荣县妇幼保健院儿科共收治患儿520人次、新生儿科收治患儿150人次,出院病人治愈率达到90%以上。

从输血到造血,“老马”倾囊授徒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了看病问诊,作为学科主任的马群英,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她通过“在线+在位”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帮扶荣县妇幼保健院学科建设——通过专科培训、业务讲座、教学门诊、质控查房等工作,促进基层医院专科诊疗水平、科室运营管理水平提升。

她采取定期现场指导方式,从学科声誉、技术水平、学术水平、科研能力、人才培养、绩效考核等方面,协助基层科学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及具体措施等。下沉基层9个多月来,经过马群英的指导,荣县妇幼保健院的医护人员对儿科(新生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能力,危急重症患儿的早期识别和救治能力等均得到较大提升。

d556d366070d639287366b89def0656d.jpg

她利用时下新兴的“互联网+”技术,通过医院建立的协同医疗网络平台,开展远程会诊、远程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网上教学等,让患者在当地就能享受三甲医院的优质服务,为更多基层患者就诊提供便捷。

马群英说:“探索以专科协作为纽带的医联体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推动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专科技术能力和医疗服务水平,既是三级公立医院践行国家医改精神的责任和担当,更是每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医院与荣县妇幼保健院通过专科联盟建设真正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的有效下沉,让群众得到实惠。这也推动了国家‘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地落实。”(何友才)

编辑:王娉婷

责任编辑:张驰

编审:吴山冠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