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网记者 卜一珊 摄影 宋姿熠 罗祥瑞
自贡因盐而兴、因盐设市,历经化工城建设、三线建设,逐步形成以盐及盐化工、机械制造、新材料为支柱的多门类工业体系,自贡工业发展的底蕴悠长。

2020年11月,全球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化工企业——中国化工与我市成功牵手,川南新材料产业基地落户自贡。自此,这座老工业城市开启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征程。
作为再造产业自贡“一号工程”,全市上下高位推动川南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将其打造成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独具特色、国内一流”的千亿级现代新材料园区,赋能自贡高质量发展。

今年4月1日,川南新材料产业基地迎来好消息——被认定为全省首批化工园区。这意味着川南新材料产业基地具备了化工项目承载能力。预计到2025年,基地年产值将超过300亿元,实现年税收20亿元以上。
一个绿色、安全、高端的现代化工产业园区,正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崛起!
5月初,南出自贡主城区20公里,记者驱车来到位于沿滩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侧的川南新材料产业基地,现有控规面积5.67平方公里,其中化工用地面积3.13平方公里,力争到2035年,规划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主要建设高性能氟材料研发和成果转化基地。
两年前,这里还曾是浅丘荒地。如今,这里已经“长”出了一栋栋的厂房,一条条宽阔笔直的道路四通八达,各种车辆在基地来回穿梭,中昊晨光2.6万吨/年高性能有机氟材料项目、四川信乙化工有限公司年产30000吨苯乙酸项目等一批新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
沿滩区科经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基地已引进中昊晨光化工院有限公司、浙江新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华特气体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19户,其中,凯盛(自贡)新能源有限公司、自贡中天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已投产。预计今年底,可建成投产项目4个。
随后,记者来到已投产的凯盛(自贡)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只见5台机器人手臂快速翻转,从流水线上将一块块检验合格的玻璃原片抓取、放下,码放得整整齐齐。一张张原片玻璃再经过磨边、镀膜、打孔、丝印、钢化等工序,被加工成太阳能电池面板和背板,销往全国各地。
“这是西南地区首条光伏玻璃生产线,采用目前国际最先进的超薄宽板成型技术,生产的产品厚度仅有2毫米和3.2毫米两种规格。自从去年7月投产以来,产品供不应求,今年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公司副总经理廖红彬介绍,目前投产的一期项目总投资8.7亿元,可年产3600万平方米太阳能电池盖板玻璃、1350万平方米太阳能电池背板玻璃。

如今,公司正在筹备二期项目建设,拟建一条日熔化量1200吨、一窑六线的原片生产线,深加工太阳能玻璃生产线。届时,自贡将成为西部地区最大光伏玻璃生产基地。这也为推动自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再造产业自贡提供有力支撑。
与凯盛(自贡)新能源有限公司相隔不远的自贡中天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同样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记者在生产车间看到,生产人员正有条不紊地忙碌在生产线上,将一块块原材料加工成隔热材料,然后切割、打包、装箱。
这是我国唯一一家集聚酰亚胺单体、树脂和复合材料全产业链“产、学、研、用”为一体的科技型企业,研发高端新材料10多种,填补了国内空白。“与去年相比,今年的订单额增长了2倍,预计全年总产值能达到近2亿元,实现翻番。”公司总经理王东娜告诉记者,隔热材料和聚酰亚胺前驱体作为公司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新材料,不少订单已经排到了年底,订单额分别增加了300%和200%。
据悉,川南新材料产业基地按照“一基地两片区”的发展模式,重点发展沿滩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化工新材料区和四川富顺晨光经济技术开发区跨江发展区。基地起步区规划面积6.34平方公里,依托中国中化,以中昊晨光院为龙头、以氟化工产业为重点,打通上游配套氯碱及下游产业链,打造“氯碱化工——氟化工——化工新材料”一体化耦合发展的全产业链体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江苏国泰等11个重点项目也正在积极洽谈、力促落地。这一个个大项目落地建设,必将成为自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从“制盐”到“生产新材料”,千年盐都正演绎着一个产业“从老到新”“从大到强”的传奇。

自贡建新材料产业基地底气来自何处?答案响亮而有力:产业基础雄厚,资源禀赋优异。
我市在历史上就是化工城,依托丰厚盐卤资源,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工业盐——基础化工——精细化工——氟硅化工”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自贡等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建设新时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示范城市。
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市委、市政府抢抓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机遇,高举产业大旗,作出“再造产业自贡”部署,果断决定打造川南新材料产业基地。
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自贡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赋予打造千亿级绿色化工产业基地的定位,并将其纳入全省万亿级能源化工产业布局和“5+1”现代产业培育的重点。
2020年11月18日,自贡市与中国化工集团在2020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投资推介会暨项目合作协议签署仪式上签订合作协议,川南新材料产业基地正式落户自贡。基地全面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85亿元,税收16亿元。2021年9月17日,川南新材料产业基地迎来了标志性时刻——主要项目中昊晨光2.6万吨/年高性能有机氟材料项目正式开工,标志着产业基地已步入了实质性建设的快车道。
“这个项目可以推动‘再造产业自贡’迈上新台阶。”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朱斌说,中昊晨光2.6万吨/年高性能有机氟材料项目的实施,是我市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以再造产业自贡为总牵引,系统实施“1743”战略举措和城市创新“5553”行动计划的重要之举。该项目的正式开工,将加快我市融入全省“5+1”现代产业体系步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对于未来,自贡也早已定下目标:到“十四五”末,川南新材料产业基地规模达10平方公里,产值达500亿元,打造成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独具特色、国内一流”的千亿级现代新材料园区。

今年4月1日,四川省经信厅等6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公布四川省首批化工园区的通知》,正式公布自贡川南新材料化工园区为全省首批化工园区。这一“金字招牌”的背后凝聚着全市上下的心血与智慧。
2021年5月,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等6部门出台的《关于印发四川省化工园区认定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新、改、扩建化工项目应进入认定化工园区,禁止在认定化工园区外新、改、扩建危险化学品生产项目。全省拟建化工项目的审批按下“暂停键”。
川南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作为自贡市“一号工程”,已规划投资超20亿元的配套设施,道路、污水处理厂等设施已建成运行,19个项目已签约落地。能否通过此次认定,关乎园区项目能否落地建设,也关乎着自贡市千亿级新材料产业规划能否起步。
“认定工作涉及规划、环保、应急、水务等多个部门,光是安全方面就有33项指标,总体评分必须达到C级及以上。”川南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工作组环安办主任龚旭表示,由于川南新材料产业基地属新建园区,许多硬件设施正在建设中,9项化工园区认定条件中,仅满足其中8项,软硬件均相差甚远。要想成功认定,难度可想而知。

“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工作组制定出详细的任务清单和工作台账,以必胜信念、坚定决心攻破一个又一个难题,在全省化工园区中率先实现封闭化管理,超常推进园区安评、水保、水资源等专项评价报告编制,提前修订园区整体安全风险分级评分表,并在30天内完成《川南新材料产业基地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价报告》《整体安全风险分级附件》《川南新材料产业基地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招投标、编制和省级专家评审工作。最终,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川南新材料基地达到了全省化工园区安全等级最高的C级标准。
“园区通过认定后,也为企业入驻创造了条件。”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炯表示,这既有利于围绕以氟化工为龙头开展上下游产业链招商,更是强有力促进了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园区建设。

老工业城市该如何转型?自贡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始终把工业作为再造产业自贡的“压舱石”,在转型升级路上阔步前行。
在行走中,记者已探访了这座老工业城市的“新”与“变”,感受了这座老工业城市迸发出的生机与活力。在短短两年时间,从一片荒芜之地,到“长”出川南新材料基地,彰显了自贡坚定不移实施产业转型升级的信心和决心。
如今,川南新材料产业基地被认定为全省首批化工园区,目前已有19个氟化工、新材料等项目签约入驻,成为自贡走出转型升级新路的主阵地之一。记者认为,只有用好用活这块“金字招牌”,在营商环境、要素保障、人才招引等方面下功夫,积极培育新能源材料产业集群,全力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才能为自贡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和再造产业自贡贡献出坚实的“压舱石”力量。
编辑:彭彦彰
责任编辑:张驰
编审:喻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