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芒种节气后,天气变得更加炎热,不仅热蒸湿动,湿热之气弥漫空中,而且有阴湿之气尚未散去裹挟其中。暑令湿胜必多兼感,常常使人感到四肢困倦,精神萎靡不振,出现皮肤湿疹,腹胀,大便稀溏不畅等身体不适。因此,在芒种节气里更要注意增强体质,适时进行调养保健,避免季节性疾病的发生。
芒种时节,适当晚睡早起,多接受阳光照射,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谚语说“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在这个时节的懒散。这时,我们不妨顺应时节,稍减劳作,平心静气,每日中午小憩片刻,让适当的午休帮助我们驱走疲惫、缓解烦闷,这对健康十分有利。

芒种时节,雨量多,空气湿度大,人体湿邪加重,容易困倦、萎靡不振,出现懒散现象。建议选择在气温较为凉爽的早晨或者傍晚适当运动,以散步、慢跑、伸展运动、太极拳等为好。中医讲“汗为心之液”,汗出过多易伤心,大汗外泄轻则伤津,重则耗液,不但伤阴液,也会损阳气。运动时必须保证足量饮水,若出汗过多,可适当饮用淡糖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勿贪凉。切忌大量饮用冰镇饮料,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等多种疾病。
中医认为,夏季通于心,心主神志,心藏神。夏季养神,一忌肝火,尽量避免生气、焦虑、抑郁;二忌心火,减少心烦、懊恼、躁动不安,宜清静养神,静心宁神,摒除杂念,避免不良精神刺激,保持淡泊宁静的心态。
芒种时节气候闷热,饮食调养方面提倡清补。“清补”并不意味着只吃素菜、水果之类,也不是追求饮食的绝对清与素。“清补”重在强调补养的同时兼具解暑的功用,比如鸭肉,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温不热,清热去火,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利湿的作用,再如泥鳅,其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良特性,被称为“水中人参”,可以起到补中益气、解毒养颜作用。

夏季“常宜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日常饮食切勿过咸、过甜,宜多吃能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菜肴果品,如粳米、红豆、绿豆、薏米、扁豆等。在过了芒种之后可适当地多吃一些苦味的食物,如苦瓜、莲子、芥蓝、荞麦、生菜等,对人体大有裨益,正所谓“苦夏食苦夏不苦”。(自贡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
五叶芦根饮
[材料]:藿香叶、薄荷叶、荷叶各3克,枇杷叶、鲜芦根、佩兰叶各30克,冬瓜60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上料洗净,先以枇杷叶、冬瓜共煎汤代水约500毫升,再加入其他药同煎10分钟,调入白糖即成。
[功效]:有芳香化湿、健脾醒胃的功效。
苡仁赤豆汤
[材料]:苡仁、赤豆各30克,红枣5枚,白糖1匙。
[制法]:将苡仁、赤小豆洗净入锅,加水两大碗,小火慢煮1小时,加红枣、白糖,煮30分钟,至豆烂离火即成。
[功效]:可清热,健脾,利湿。
编辑:钟小璐
责任编辑:陈翠
编审:舒旭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