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有一个人不会说话,邻家孩子吃满月酒,家里人怕他说错话,就叫他埋头吃饭,不要说话。一顿饭下来,果然只顾吃饭,啥话没说。散席的时候,他说,“大家都看到的哈,今天我是一句话也没说,这娃儿将来死了不要怪我啊。”众人一怔,瞬间崩溃。
以上说的是一个最不会说话的人,一句话把人暴毙。也有很会说话的人,话说得很精彩,结果还是得罪人了。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领导,自诩能讲。主持开一个大会,请了各方面人物,还请了一些比他更大的领导。会议很顺利,来宾领导逐次讲话。最后,这个不大不小的领导大会总结,他从国际讲到国内,从目的讲到意义,旁征博引,舌灿莲花。话讲完了,得到如雷掌声。会后,与会人陆续散场,和他一样大的领导很客气地和他道别,没吃他备好的晚饭,比他大的领导哼哈两句也走了,没有吃他的饭。这个领导搞得很纠结,思前想后,整不出个所以然。后来,他的一个同僚告诉他,你的话讲得太好了,站得太高了,同级的都成了下属,坐在下面的人都分不清台上谁是老大了。这个领导恍然大悟,没把住分寸,话说大了。
很多时候,讲话的分寸和角度比内容更重要。搞不清自己几斤几两,只顾说得口滑,往往适得其反。张岱《夜航船》有一段故事颇为有趣。说一个书生与一个和尚同乘夜航船旅行,夜阑人静,桨声咿呀,两人无事闲聊。书生自恃渊博,话语滔滔,旁若无人。吓得和尚犬身蹑足,不敢吱声。听着听着,和尚就听出些破绽来。于是,和尚大着胆子问,澹台灭明是一人还是两人?书生说,当然是两个人。和尚又问,那尧舜是一人还是两人?书生说,当然是一人。和尚冷笑道,如此说来,且让小僧伸伸脚。读到这一节,着实令人捧腹。于是心里暗忖,说得最好的话应该是最简洁最精当的话,就是书上说的言简意赅。
中国人说话讲究含蓄,雅致,所谓非礼勿言。两国交战叫“会猎”,如厕叫“更衣”,人死了叫“升天”,讲究君子不出恶言。最会说话的例子是关于曾国藩,他在湖广一带与太平军交战,屡屡惨败,向朝廷上表请罪,说自己“屡战屡败”,师爷看了,提笔略作改动,变为“屡败屡战”,把一个败军之将描绘成为国家社稷的忠勇死节之臣,实在会说话。刘备也会说话,他率军伐吴,大败而归,在白帝城托孤。那时候,关、张已殁,阿斗又有点儿痴呆,蜀汉已无人能与诸葛亮抗衡,刘备最担心的是他死后蜀汉江山是否会易手,但话又不便直说。他向诸葛亮托孤,是这样说的:“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一听,忙跪拜于地,哭道:“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刘备听到了他最想听的话,终于放下心来,撒手西去。诸葛亮的回答也是言简意赅,深中肯綮。看看这一节的君臣对话,心中万千波澜,语言却恳切平静,把一场危机四伏的政治斗争悄然化解。刘备的另一次妙语是在白门楼,曹操擒了吕布,吕布向曹操求情,希望不要杀他。曹操征求刘备的意见,刘备怕曹操如虎添翼,只冷冷地说了一句,君不记得丁建阳董卓否?曹操即令推出斩之。一句话,杀人于无形,真是高手。还有一个会说话的人叫宋玉,写了一篇文章,叫《登徒子好色赋》。说他的邻居是一个美女,肤若凝脂,貌若天仙,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他却从不动心,甚至连正眼都不看她。而登徒子的老婆奇丑无比,还是个外八字,却生了一大堆娃儿,可见,登徒子十分好色。几同诡辩,但话说得很是有趣。《红楼梦》里的刘姥姥,也是一个勘透人情世故的语言高手。一个身世卑微的乡下人,要在等级森严,锦衣玉食的大家族里讨生活谈何容易?于是刘姥姥就拿自己开涮,把身段放到最低,然后呢装疯卖傻,出乖丢丑,惹得大观园里太太小姐丫鬟笑声一片,都觉得刘姥姥好玩有趣。现在的人都很骄傲,一般都感觉老子天下第一,所以,说话声音大,姿态站得高,经常无端生出些过节来。官场讲话,角色定位不准,是犯大忌,前面已有案例,毋须多言。我在农村下派,时常听说有人为一锄泥巴打得头破血流。在街头巷尾,也常见人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没文化真可怕,正确。还要加一句,不会说话,也可怕。刘姥姥不简单,知道自己的身份,放得下身段,讲出话来,老的小的都爱听,很有智慧,很会讲话。
年轻时读鲁迅先生《立论》,觉得先生太世故,教人圆滑,打哈哈,不像一个勇者的形象。总认为自己很聪明,很有见解,常常意气用事,逞口舌之快,交浅言深,言过其实,有意无意间得罪了不少人,也吃了不少亏。却不知道,气不能使尽,话不能说尽,默雷止谤少言藏拙的道理。现在呢,有些岁数了,就喜欢观察,听人说话。发现有几种说话,颇为有趣。兹录于后,供诸君炎夏消暑。
一种是高屋建瓴、慷慨激昂式。这种说话一般语调较高,用四六骈体,气势如虹,一气呵成,很有鼓动性。到最后你发现不知他说些啥,好像一把捞在空气中,啥也没有。这种说话往往很吓人,高深莫测,说得旁人一愣一愣的,在众多的讲话群体中,往往被奉若上宾。不管你的感受如何,他的目的达到了,摆死人不负责。
一种是字正腔圆、表演朗诵式。这种人迷惑性较大,开口就是心灵鸡汤,又善于引经据典,讲到最后,你发现他讲的都是书上的,或是别人讲过的,就是没有他自己的。有一年在清华短训,听了一个演讲专家的讲座,他在台上很有风度,普通话很标准,还有很好的形体语言,他的讲话充满了自信。他又编了一段顺口溜,让大家异口同声跟他朗诵。我坐在下面越看越有趣,我的头脑里不断闪现出街头卖膏药的形象。我不断调整自己的坐姿,怕自己笑出声来。
一种是王顾左右、不着边际式。这种情况基本上是有意为之。我在成都参加一个作品讨论会,听一个评论家发言,他对那一类东西不以为然,勉强出席,本欲作壁上观。不料主持人点名发言,于是他说:今天是某某人作品讨论会......我隔壁王大爷老两口锻炼身体——此话题大约持续了30分钟,他最后说,今天是某某人作品讨论会,谢谢大家。众人愕然,继而掌声四起。然后他起身颔首致谢。这一招有点像鲁迅先生的《立论》,一个人既不愿说假话讨好,又不愿说真话讨打,只好对着天空打哈哈,这天气真是……哈哈,实在很妙。
一种叫指桑骂槐,借刀杀人式。这是所谓斯文人之间的攻讦方式,这一招杀伤力颇大,非割袍断交之人不可用。一个朋友与他的朋友相处不下去了,一天,他对他的朋友说,某某,社会上最近很多议论,都是关于你的:说你为人刻薄,不讲道义,心胸狭窄,色厉内荏,见小利而亡命,干大事而惜身,学不博而妄自尊大,行不端而好为人师……不过,我觉得你还不错。他的朋友气得血气上涌,面皮青紫,却无从发作,只得悻悻而去。

作者简介|陈刚,自贡市人。作家,书法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张驰
责任编辑:马莉莎
编审:舒旭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