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网记者 张才 摄影 宋姿熠
“尊敬的师长们:见字如面,展信如晤……”
8月2日,蜀光中学高2019学生吕坪聪查询到自己被西华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录取的结果后,彻底放下心中所有负担的她端坐在电脑前,给这些年关心和帮助过自己的人,写下了一封长长的感谢信。
在女孩心里感谢的人有很多:包括福利院的“爱心妈妈”,对自己关爱有加的学校老师,一位从来没见过面名叫白雪的“小姨”,还有一支由多名专业人士组成为自己填报志愿出谋划策的团队。

“可能是因为自己太想考好了。”高考成绩出来后,发挥失常的吕坪聪伤伤心心地哭了一场。 认为“考上就好”的奶奶则笑得合不拢嘴——在沿滩区九洪乡当地,兄妹俩(哥哥吕孟遥去年考上了大学)同时上大学的家庭并不多见,最近一段时间老人出门时都觉得自己脸上有光。
吕坪聪今年高考成绩为527分,超过一本录取线12分。
时间回到12年前,这个如今洋溢着喜悦的家庭遭遇重大变故:吕孟遥和吕坪聪在新疆务工的父母煤气中毒意外身亡;加上爷爷奶奶年迈多病无力照料,于是,兄妹俩就成了自贡市儿童福利院(现市福康中心)集中供养的孤儿。

福利院的“爱心妈妈”
市儿童福利院由一个个爱心家庭组成,在这里兄妹俩遇到了各自的“爱心妈妈”。
妹妹吕坪聪回忆不论放学多晚,回到“家里”都能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为了跟上学习进度自己一度早上5点起床背单词,被“吵醒”的爱心妈妈一边准备为她早餐,一边唠叨:“休息不好,上课会打瞌睡……”
哥哥吕孟遥表示学校通知开家长会时自己会格外紧张:由于爷爷奶奶住在乡下不能前来,他担心福利院工作人员抽不出时间,这样自己一个人就会很孤单,会和其他同学不一样——但一位名叫邓玉贞的“妈妈” 每次都会准时出现,从来没让他失望。

吕孟遥告诉记者由于爱心家庭小朋友较多、环境较为嘈杂,“邓妈妈”主动提出让他到自己房间学习——深夜时分,当他做完作业走出房间时,才发现邓妈妈已经斜靠在客厅的椅子上睡着了。
吕孟遥进入高中改为住校,邓妈妈会定期到校取走他穿过的脏衣服,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然后再送过来。吕孟遥年满18岁学校举行集体成人礼的那天,邓妈妈特地赶到学校,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2021年吕孟遥考上了大学离开了儿童福利院,邓妈妈也退休回到家中,但两人的联系并没因此中断,在外地求学的他仍然经常收到“妈妈”亲手做的香肠和炒的冷吃兔,并告诉他怎样和同学相处,叮嘱他做事先做人、要懂得感恩。
从未谋面的“小姨”
吕坪聪在感谢信中,形容自己是一条在深海中游泳的鱼,始终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兄妹俩面临的压力首先来自学习。
吕坪聪吕孟遥和分别在当地完成小学和部分初中学业(初二)后转入市区学校,两人就读的当地村小没有专门的英语老师(英语课由语文老师兼任),整个小学期间英语“几乎和没学一样”,进入初中后感受最深的就是上课“完全听不懂”。
据悉,为了帮助妹妹吕坪聪学校英语,班主任老师和英语老师自掏腰包,给她买了部“随身听”; 哥哥吕孟遥的老师则主动帮他“补课”,以尽快赶上班上其他同学。但这些年,对兄妹俩帮助最大的是一位名叫白雪的“小姨”。


白雪现居成都,她发送的微信朋友圈和兄妹俩相关的信息达十余条,时间跨度从2019年至2022年,最近一条发布于8月2日妹妹吕坪聪被西华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录取当天:“得知妹妹今天被录取,我居然泪流满面……悬了一个多月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比当年自己录取紧张多了!”
2019年11月1日,白雪发了第一条朋友圈,称从母亲处得知老家一对孤儿兄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并贴出了经当地村委会以及儿童福利院、学校证实后的资料。接下来几条朋友圈公布了捐款数目及用途,并定期汇报兄妹俩学习情况。

“生活上有国家补助问题不大,(对他们的帮助)主要在学习上。”白雪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帮助这对从未谋面的兄妹提高学习成绩,这些年四处为他们打探各种学习方法、从当地名校力所能及收集学习资料,为了补齐兄妹俩在英语方面的短板,她几经周折找到了河北衡水中学一名英语教师,为他们线上辅导。哥哥吕孟遥称此举曾一度让同学们羡慕不已,同时自己的英语成绩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据了解,妹妹吕坪聪的高考成绩出来后,情绪一度十分低落,白雪在电话里告诉她既然没考好,我们就要把每一分都利用上……为此请来了格诺希教育集团下属、一支由多名专业人士组成的咨询团队为她填报高考志愿出谋划策。双方通过多次线上语音以及视频会议等方式沟通,根据本人意愿和高考成绩专业团队圈定了一批学校,在此基础上最终确定了高考志愿填报方案。
“他们小时候苦过,希望他们长大了就不苦了。”白雪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即使今后按相关政策国家停止发放补助自己也会接过这一棒,会尽其所能把他们托到更高的地方,目前她做的事是努力工作,帮助兄妹俩读硕士研究生、读博士研究生,直到他们俩完成学业完全独立为止。

被关爱“治愈”的人生
记者从自贡市儿童福利院获悉,自2003年建院(现已合并为市福康中心)以来,先后从这里走出38名大学生(其中专科生29人、本科生9人),3名研究生。其中包括去年以全校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上重庆大学的雷翔宇,以及今年刚从西南政法大学外国语言学和运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即将成为江姐中学教师的邬鸿发。
“表面看来他们和其他同学没什么两样,按照儿童福利院属地上同一所学校,一样衣食无忧——”一位长期从事儿童福利事业人士表示,依据相关政策孤儿补助在其成年后停止发放,意味着他们将离开儿童福利院进入社会,从此孑然一身;意味着他们要在成年之前完成所有储备,意味着“读书”仍然是改变命运的最强途径;同时在求学的过程中他们又面临重重困难,背负着沉重的负担。
“我一直在想,再坏又能坏到哪里去呢……”去年高考结束后,和兄妹俩同样来自沿滩区九洪乡、同一年(2011年)进儿童福利院的雷翔宇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自己曾经感到十分迷茫,觉得什么都无所谓。同样哥哥吕孟遥也告诉记者,自己曾一度厌学,有一句话在脑海里萦绕不去:“父母都不在了,我学给谁看?”
“现在觉得轻松多了!”在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土木工程系就读的吕孟遥,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位列全班第一,他信心满满在自己学习的专业上干出一番作为。

吕孟遥告诉记者当年自己就读的九洪乡桂花小学全班28个学生当中,考上大学的男生只有他一个,多数同学初中毕业都出去打工去了,因此自己是幸运的;他表示更幸运的是自己身边有许多像“邓妈妈”和“小姨”一样关心和帮助他的人,这样心里就有了底气;自己虽然是一名孤儿,但是得到的关爱一点也不少于其他同龄人,在收获关爱的过程中一点一点卸下了沉重的负担,如今轻松前行的感觉特别好。
妹妹吕坪聪在感谢信的末尾这样写到:
“日出有盼,日落有念,有衣暖身,有人暖心。谢谢你们,温暖了我的世界。虽然不能选择出身,但是可以把握自己的命运,掌舵未来。不会忘记所有帮助过我的人,更不会辜负你们对我的殷切期望。而接受你们帮助的我,相信在未来,会继续将爱的接力棒传递下去,在建设国家、回报社会的基础上,尽我所能帮助更多人。”
编辑:张驰
责任编辑:陈翠
编审:舒旭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