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武警礼服、手护国旗,英姿潇洒走在队列最前面;在抗洪抢险除冰救援任务中冲锋陷阵,服役5年获6个嘉奖1个优秀士兵荣誉……荣县军人刘锦凯,一腔热血,荣耀满身。退役后的刘锦凯,虽然身残,但退伍不褪色,作为一名社区禁毒社工,他每天兢兢业业,成为人们眼中毅力坚强意志坚定的退役军人。

服役5年获“六嘉”
今年37岁的刘锦凯,荣县原杨佳乡人,2004年入伍,在安徽宿州武警支队服役5年,2009年12月退役。

2008年春节前夕,刘锦凯从中队抽调到教导大队担任班长集训新兵期间,突如其来的冰雪灾害席卷了宿州。为了帮助当地抗灾,刘锦凯踊跃参加了道路除冰救援任务。“每天穿胶鞋上路,用铁铲铲除道路的结冰,在零下几度的除冰现场,每天除冰7个多小时,脚被冻得麻木无知觉,晚上用热水浸泡后才会慢慢恢复,连续上路除冰救援干了4天,从来没因寒冷而退缩。”刘锦凯回忆说。
在银装素裹的宿州市,刘锦凯和他集训的新兵一起度过了难忘的2008年春节。刘锦凯说,春节后开训第一天,我跑了400米下来,就觉得一双脚掌和小腿发麻,当时他认为是运动量过大了,于是去卫生队检查了一下,也没查出啥问题,然后重返训练场。但这样的发麻肿胀后来经常发生。后多方检查得知,这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009年退役时,这病就跟着我回到了家乡。“部队给我评残为六级残疾军人。”刘锦凯说。
刘锦凯回乡后,也曾多地治疗,但毫无效果。目前,右脚五个脚趾已经全部切除,剩下后半截脚掌。
服役期间,刘锦凯以过硬的军事素质多次参加宿州市的升旗仪式,并担任护旗手,迈着铿锵的步伐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万众瞩目下的升旗仪式,无数次让刘锦凯热血沸腾。服役期间,他从新兵到骨干,从骨干到班长,他的日记里写满了军营梦。

做社工无怨无悔
“你现在在家吗?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一定不能再触碰毒品了哈……”2022年8月2日,记者来到荣县旭阳镇东街社区采访看到,眼前这位身穿“荣县禁毒”绿色马甲的刘锦凯,正在通过手机询问在册戒毒人员生活工作情况。
刘锦凯认真地工作,也没在意记者的到来。他打完一个电话,正准备向第二个监管对象打电话时,一对母女走进了刘锦凯工作的社区退役军人工作站。
“你就是一小时前联系来报备的张玲(化名)吗?”“是的,我来报备,这是监狱开给我的刑满释放手续……”刘锦凯一面在计算机上逐项填写报备事项,一面宣传禁毒法律法规,希望张玲改过自新、正视生活,在未来的日子生活得更自信。
2019年,荣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和旭阳镇共同协调,为刘锦凯争取了公益性岗位,在东街社区从事禁毒社工。刘锦凯很珍惜这份工作,在3年多的禁毒社工工作中,他拖着行动极为不便的腿,走遍了东街社区管控的所有在册戒毒对象的家,做到了人人见面,并定期通过微信、电话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像亲人一样地关心他们,帮助戒毒对象彻底戒掉毒品走上正道。
“刚开始接触这个工作的时候,我业务不熟,工作生硬,一些监管对象有抵触情绪,不配合定期的信息采集。后来,我不断反省自己,不断改变交流口气,并且通过上门面对面交流走进了被监管对象的心。三年中,社区监管的戒毒对象,除一名到国外从事厨师工作的人短暂失去联系外,其余的没有一个失管。”刘锦凯说。
“穿上军装时,我是一名自豪的武警战士;脱下军装,我依然保持军人的战斗姿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工作不讨价还价的军人作风,我不会改变。虽然是公益性岗位,但我很珍惜这份工作,在这个岗位上我也很有成就感,请组织放心,我一定会在这个岗位上干好本职工作,用行动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采访结束时,刘锦凯这样坚定地说。(蒋兵)
编辑:马莉莎
责任编辑:陈翠
编审:舒旭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