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近年来,荣县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夯实农民增收的重要基础,通过“资产转租型、产业发展型、服务创收型”三种发展模式,全面推动各村集体经济明显增收。
资产转租“物尽其用”
将村党组织向上争取资金和村闲散资金资产重组,购买村集体性资产,再通过转租集体闲置的资源性资产与经营资产增加集体收入。如鼎新镇老当村,由集体经济扶持资金100万元、农业项目资金50万元整合建成育苗工厂大棚,转租荣县顺利蔬菜种植专合社租赁使用。实现集体经济收益6万余元,人均收入达2.98万元。双石镇蔡家堰村,依托吴玉章故居,大力发展农家乐产业,建设“稻香渔”特色餐饮项目,以收取租金的形式获利,每年可获得集体经济纯收益6万元。
产业发展“多措并举”
由党组织主导,通过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如来牟镇一洞桥村,打造万亩茶叶农旅博览园,通过村党委牵头构建“党组织+龙头企业+专合社+基地+农户+订单”利益综合体,带动村民扩建茶园,培育茶叶加工企业、茶叶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实现村集体经济纯收益达21万余元。新桥镇赶场冲村,打造荣县新桥乡村振兴众创中心,涵盖电商运营培训、水果分拣销售等模块,组团式发展集体经济,先后扶持成立16家电销平台,实现集体经济销售收入60万元。
服务创收“群策群力”
以村集体统一管理、有偿服务等形式,创办各类服务实体,为村民提供技术、信息等服务,安置本村群众就业,对专合社或企业提供前、中、后等有偿服务,实现“双赢”。如保华镇青杆坪村,引进加工企业,由村集体对企业提供流转土地、劳务、过程管理等服务,不仅盘活了村里150亩撂荒地,还让村民学到了种植技术,有效解决了因年龄大外出务工难的问题。
随着集体经济项目的盈利模式逐渐丰富、引领带动作用逐渐增强,全县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余佩珊)
编辑:李钰华
责任编辑:陈翠
编审:喻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