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曹文斋带领电生理团队成功用ICE(心腔内超声)结合三维标测系统完成复杂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治疗。这是该医院心血管内科继近期独立开展心房颤动消融术、左心耳封堵术一站式手术等新技术的又一次突破。该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市一医院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技术又迈上了新台阶,也标志着该院的电生理水平达到了省内领先水平、国内先进水平。
经市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所做的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提示,刘先生频发室性早搏,24小时室性早搏高达3万次,多次调整药物保守治疗,效果仍不理想。如果再不进行手术干预,刘先生可能会出现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要进行该手术,曹文斋带领的团队遇到一个极大的难题。术前,刘先生的心电图结果显示为左后乳头肌室早二联律。乳头肌所在部位结构复杂、活动度大且位置特殊,而导管的稳定贴靠一直是一个难以攻克的难题。
曹文斋带领团队多次讨论,并与刘先生及家属充分沟通后,结合三维心腔内超声开展手术。手术进行时间近3个小时。术后1小时,张先生没有出现自发形态的早搏。
刘先生此次手术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三维系统下的心腔内超声技术。该技术可以将超声的二维扇面在三维系统中显示,同时还能实时监测导管与心肌的贴靠和心包状态。目前结合三维系统,心腔内超声指导可以实现零射线或极低射线量的房颤血栓筛查、导管放置、房间隔穿刺及消融等系列操作,还可以在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房缺、肥厚性心肌病等多领域有极好的运用,为患者带来更为高效、安全、绿色的手术体验。
曹文斋介绍,早搏一般可分为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主要症状有心悸、心脏停顿感、胸闷、乏力等。发病人群较为广泛,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对心脏结构和功能正常的人来说,紧张、焦虑、疲劳、饮酒是常见诱因。而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的人,除上述诱因外,感染、贫血、电解质紊乱等也容易诱发早搏。
值得一提的是,早搏原则上没有确切有效的预防措施,但良好的生活作息、饮食习惯、适当锻炼保持强健体魄可以起到相应的预防。 (林建美)
编辑:李钰华
责任编辑:彭彦彰
编审:喻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