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指出调查研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长期实践总结出的“传家宝”,是破解难题的“金钥匙”。“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一经调查研究,办法就出来了,问题就解决了”。毛泽东在寻乌调查时,“弄清了富农与地主的问题,提出解决富农问题的办法,不仅要抽多补少,而且要抽肥补瘦。这样才能使富农、中农、贫农、雇农都过活下去”,为制订正确的斗争策略提供了可靠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刚到浙江工作时,对浙江如何发展的问题并没有着急表态,而是利用大半年时间走遍全省,深入开展扎实的调研,集中群众智慧,提出了“八八战略”。
马克思曾说:“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当前,我国面临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的重大问题、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和全面从严治党等突出问题,更加需要我们将问题意识贯穿调研始终,做到靶向问诊,找到解题良方。然而,调查研究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有些领导干部开展调研不会提问、不会解问。有的问题准备不足,毫无头绪就“兴冲冲”开展调研,结果心里没底“茫茫然不知所措”;有的同志不会发问、不善观察,稀里糊涂被“牵着鼻子走”;有的缺乏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深加工”,研究不深、举措不实,导致“白忙一趟”。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做好调查研究要“奔”着问题去,充分打好“提前量”,加强学习储备、搜集必要资料,对上下左右情况做到“胸中有数”。要“盯”着问题看,到基层一线、项目现场、群众家中“下深水捉活鱼”,摸清社情民情实情。要“追”着问题究,深度思考、研机析理、找准对策,打通从理论到实践的“最后一公里”,推动调研形成闭环、发挥实效。(凌蒙)
编辑:冉华阳
责任编辑:张驰
编审:喻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