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当心“鹦鹉热”

2023-04-11 07:51 自贡网

0

分享

自贡网记者 卜一珊

近期,我国局部地区报告发现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病例。鹦鹉热衣原体到底是什么?对人体有哪些影响?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市三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高宇。

“鹦鹉热”又称“鸟热(鸟疫)”,是鹦鹉热衣原体所引起,这类病菌主要在多种鸟类之间传播和感染,偶然由带菌动物传染给人。最初发现本病例多见于玩赏鹦鹉者,故命名为“鹦鹉热”。

然而,除了鹦鹉等鸟类,鸡、鸭等家畜家禽也会引起人类感染,故又称“鸟热”。该病在世界各地流行,无明显季节性。携带鹦鹉热衣原体的鸟类及鸡鸭等家禽,通过呼吸道或者接触传播给人类,但通常不会发生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鹦鹉热衣原体侵入人体后,潜伏期一般为一到两周,发病时常常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咳嗽和肺部浸润性病变等,部分患者还会有全身不适、疲惫无力、纳差等,亦或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鹦鹉热”患者通常需隔离治疗,以防经呼吸道传播。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有效抗菌药物包括四环素类、大环内酯和喹诺酮类,多西环素为其一线治疗方案用药。亦有研究报道,相对于重症病例,莫西沙星对轻症鹦鹉热衣原体患者也具有一定疗效。

高宇提醒广大市民,如果所处环境可能会接触鸟类,需注意预防“鹦鹉热”,特别是接触鸟禽后,必须及时洗手。从事禽类运输、售卖、宰杀等工作的人群,应正确佩戴口罩,做好环境卫生和消毒。

还需要注意的是,如接触病死禽鸟,需做好个人防护。如果在接触禽鸟后,出现高热、咳嗽、头痛、肌肉疼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并告知禽鸟类接触史,让医生更好地进行诊断。

因此,饲养鸟类宠物人员应注意保持笼器的干燥清洁,定时消毒;接触宠物家禽后要及时洗手,若被抓、咬、挠伤则需及时消毒清洁伤口,必要时就医咨询。需警惕的是,肉类食材务必烹煮后再食用,避免病从口入;“鹦鹉热”目前还没有预防可用的疫苗,只能加强防疫,在喂养宠物时可以在饲料里加入小剂量的四环素,预防感染。

编辑:李钰华

责任编辑:张驰

编审:吴山冠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