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满节气刚过,沱江水悠悠流淌,大安区牛佛镇沿岸被苍翠的绿色点缀得生机盎然,好一幅诗画沱江的壮美景象。走进农科村,一块块田长制公示牌引人关注,上面标注有每个片区耕地和基本农田的范围、责任人姓名、工作职责、监督电话等。据了解,目前大安区有10个镇(街)70余个村(社区)的田长公示牌已制作完成并安装到位。
“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群众对耕地的保护意识,共同守护耕地资源,促进良田粮用。”大安区田长制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在田间地头最醒目的位置设立田长公示牌,明确目标任务,划分田块范围,公开田长名单,明确田长职责,公开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提高群众耕地保护意识,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大安区以国土空间“三区三线”划定为抓手,严格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优先顺序,划定落实好三条控制线,从源头减少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被占用的行为。今年,该区在全市率先开展田长公示工作,全面构建区、镇(街)、村(社区)三级田长制责任体系,同步配套田长制运行、巡田等工作制度,确保每块耕地有田长,实现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全覆盖,进一步促进耕地保护“田长治”。
同在牛佛镇,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平坦且肥沃的土地上连片的农业种植地已成为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眼前,2000余亩土地整理项目已基本建成并初显成效,4000米长的排水沟渠贯穿整个农田,充分保障了周边农田灌溉需求,10公里长的田间道路为村民提供了极大便利。土地整理后,1000亩机播油菜、万亩水稻等农业主导产业蓬勃发展。
2022年,大安区共整治撂荒耕地9168亩,因地制宜种植了水稻、玉米、高粱、大豆等农作物,让杂草丛生的撂荒地“活”起来。该区紧密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宜居乡村以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重点工作,科学编制《自贡市大安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 2030年)》,明确任务分批实施、连片推进13.1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推广“稻+菜”轮作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一年四季有看点、有收益。
今年春种,最大的“拦路虎”是干旱。去冬至今春,我市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降雨偏少。面对久旱少雨的农业生产条件,大安区上下一心、积极行动,农业农村部门“领着干”,乡镇党委政府“抢着干”,广大农民群众“比着干”,把打好春耕生产保卫战,赢得丰收主动权作为今年“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

不光是职责所在,更是使命担当。作为“三农”工作主管部门,大安区农业农村局干部职工形成共识,积极开展抗旱稳产工作,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提前谋划、领头推动,全力以赴做好备春耕、抗春旱、保春灌各项工作。出台《抗旱保春耕技术指导意见》,整治维修提灌站、修缮维护囤水田、清除渠道淤泥石块,指导各镇(街道)科学调度水源,最大限度满足灌溉用水需求。根据旱情形势引导发动群众及时改种补种,确保耕地满栽满种。今年以来,该区投入资金1246万元,新建、维修提灌站48座,整治渠道、管网5.5公里,维修整治山坪塘93口,清理蓄水池46口,加固夯实囤水田3000余口,储备高粱、大豆种子38吨,提前谋划改种补种。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面对旱情,大安区水务部门从威远葫芦口水库开闸引水200万立方米。各镇党委政府抢抓春耕时令,通过整治维修水库提灌站、修缮维护囤水田、筹措资金购买小型抽水设备、组织洒水车浇溉干旱田土等方式,积极开展抗春旱、备春灌、保春耕工作。在雨天,有的乡镇发动干部职工下田栽秧,抢抓栽种有利时机,确保移栽一片成活一片。同时,在保水较好的田块大力推广“优质稻+生态鱼”种养技术,最大限度利用水田资源。
遭遇极端干旱天气,大安区各地群众也主动投入到引水灌溉保春耕的行列。在4月的大春农作物播栽高峰时段,新民镇白果冲村的村民们热情高涨,自带工具沿水渠一路巡查到农田,一锹一铲清理堆积在水渠里的泥沙,并堵塞漏洞、将杂草灌木割除,确保水渠畅通无阻。回龙镇则以村组为单位开垦荒地,自筹资金购买或租用抽水机,抽水灌溉田地……变被动为主动,大家在抗旱自救之中凝聚起强大合力。
4月26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布,大安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系全市唯一。
近年来,大安区结合地理资源特征,将近、中、远郊7镇28村纳入统一规划,梯次打造涵盖农旅融合、畜禽养殖、粮油生产等3个以上规模化种养基地,建成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引领、现代生产要素高度集聚的现代特色农业园区。
位于近郊的大威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合作园区,现有团结镇朝天村玫瑰基地、新民镇白果冲村粮油基地、大山铺镇伍家村粮油基地。园区以“集体经济联合社+家庭农场”“集体经济联合社+企业”的模式,建设起以高粱、大豆等为主的粮油产业基地。核心区通过土地整理,推进耕地复耕复种,让荒地变身“金土地”,完成500亩环湖粮油基地建设,粮油播种面积达2000余亩。2022年,园区内高粱产量达8万公斤,产值59万元,帮助农民户均增收1000余元。

在中郊的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大安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千亩柑橘精品示范基地”,柑橘林下套种3000亩夏大豆。据农业技术人员测算,今年整片林地预计增收大豆400余吨。
沱江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地处大安区远郊,是以何市镇、新店镇、牛佛镇3镇11个村为核心,依托牛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级试点、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连片打造的10万亩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目前,这里正通过推广“中稻+再生稻”“玉米/高粱+大豆”套种模式及稻蛙、稻虾共生模式等,打造稻渔综合种养及稻菜粮经复合示范等基地,形成粮食现代化生产示范区。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大安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决策部署,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提升粮食产能,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促进农业稳步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创成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整建制推进县,获评2022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眼下,新的希望正悄然萌发,新的丰收正在生根发芽。今年,大安区预计粮食播种面积33万亩,总产量将达11.3万吨。(曹晓林 谢雨洛 缪静)
编辑:钟小璐
责任编辑:冉华阳
编审:舒旭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