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研学游如今越来越受到家长的关注,并且乐于让孩子参加。但有些研学游假借“研学”名义对普通旅游项目进行包装,忽视“研”和“学”,而突出“游”,使得研学游成了观光游。
研学游是一种寓教于游的教学新业态,一种走出校门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实践活动,重在开阔学生视野,并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集体观念以及实践能力等。可见,“研”是基础,“学”是目的,“游”是载体,要避免“游”而不学、“学”而不研,让中小学生在研学游中“研”有所得、“学”有所获。
每逢暑假,研学游都会迎来旺季。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学生也有更多时间参与到各类研学活动中,研学游市场进一步扩大。正因如此,各类机构纷纷进入这一领域,但有的参与者自身并不具备相关资质,有的只是以“研学游”为幌子捞钱。于是,有的研学游简单拼凑,学、游分离;有的则抄袭模仿,缺乏创意……导致一次研学游结束,学生们可能玩得开心,却无研学收获。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游应是“教育+”,而非“旅游+”。中小学生到名胜古迹、山川湖海、田园农场、科研基地等地研学游,一边快乐玩耍,一边学习知识,可以开启心智、培养爱好、播种理想、陶冶情操,但是要注意别本末倒置。(长风)
编辑:钟小璐
责任编辑:彭彦彰
编审:吴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