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时节,栀香沁人,贡井区长土街沙罗村的160亩栀子花迎风绽放,芳香四溢。在灿烂的阳光下,漫山遍野的栀子花犹如散落山头的皑皑白雪,点缀着碧绿的山林,在当地乡村振兴斑斓画卷中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如何从发展内生力乏力的传统生产方式中蹚出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径,沙罗村下足绣花功夫。
“以前这些山都是荒山,土地资源浪费严重。近年来,我们结合本村实际,推动土地有序流转,引进黄栀子种植,着力培育可持续、可循环发展的绿色高效产业,昔日的‘荒山’变成了现在的‘金山银山’,同时也保护了‘绿水青山’。”沙罗村支部书记胡婷婷介绍道。

黄栀子又名山栀子,既是花卉,又为常用的中药材,根、叶、果、花都可以入药。它结出的果实还可以作为天然色素产物,是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天然食品添加剂之一,已广泛运用于食品、果酒、饮料食品工业、化妆品工业、药品工业。
四川沙罗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从事黄栀子的现代农业企业,采用“公司+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发展黄栀子产业。沙罗村连片种植的栀子花,把多年荒废的丘陵地和撂荒地充分利用起来,变成“聚宝盆”,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加了收入。

“沙罗村气候环境很适合栀子花的生长,从2017年公司成立以来,我们积极开发丘陵地和闲置荒地,现在已经从单一种植发展到黄栀子+蒲公英+大豆套种模式,目前黄栀子亩产近3000斤,蒲公英亩产1500斤,大豆亩产300斤。准备扎根在沙罗村,发展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作贡献。”四川沙罗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詹彪说。

6月23日一早,沙罗村村民张建书、黄德芳便来到栀子产业园除草、施肥,观察栀子生长情况。“现在正是栀子花的花期,花谢了就开始长栀子果,等到10月中旬就可以采摘了。我基本上一年到头都在这里务工,算下来一个月平均能挣到2000多元。”65岁的张建书乐呵呵地说道,他没有想过还能在家门口成为“上班族”。
村支书胡婷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60 亩地租出去,一年可以为群众增加10多万的收入,公司还解决我们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一年下来增加将近40万的收入。”

“除此之外,我们还与沙罗村联合深挖当地特色资源和民风民俗,在栀子产业园周边建有紫荆园、采摘园、孔雀园、垂钓区,以花为媒将农户闲置房屋改造为民宿,游客可以来沙罗村体验农事采摘、观光旅游等活动,带动了村民们自家土特产出售、闲置房屋出租和就地务工,既增加了村民收入,也为长土街道打造特色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品牌赋能。”詹彪介绍。
“下一步,我们将以促进农户增收、改善人居环境、壮大集体经济为发展目标,走‘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将美丽乡村向旅游景区升级,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长土街相关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
再过几个月,就是栀子产业园的收获时节。闻香所寻,一片一片强村富民的栀子花开味正浓。(程洁)
编辑:冉华阳
责任编辑:陈翠
编审:吴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