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夏季食源性疾病多发“罪魁”为沙门氏菌

2023-06-27 08:02 自贡网

0

分享

近段时间,高温高湿的环境容易导致食品滋生细菌,引发食源性疾病。据监测数据显示,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中,沙门氏菌位居榜首。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广大市民群众注意预防。

沙门氏菌作为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有2500多种血清型,常见的血清型有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等。沙门氏菌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0至37℃,在20℃以上便能大量繁殖。大部分沙门氏菌在环境气温达到100℃时会立即死亡,在70℃环境中经历5分钟或在65℃环境中经历15至20分钟,也可被杀死。但有些沙门氏菌在适宜条件下能产生肠毒素,肠毒素具有耐热能力,在75℃环境中可耐受1小时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沙门氏菌属不分解蛋白,被污染的食物通常没有感官性状变化,因此易被人们忽视。沙门氏菌主要污染禽肉、猪肉、牛肉,其次为蛋类、奶及奶制品等。常见容易被污染的食物包括:长时间室温存放的熟肉制品,未烧熟煮透的海鲜,未热透的隔夜饭菜、凉拌菜,自制冰淇淋(以鸡蛋为原材)等。

沙门氏菌通过被污染的食物进入人体肠道内,其菌毛、毒力因子等可侵袭肠粘膜上皮细胞及粘膜下固有层,6至24小时内可引起临床症状。感染者主要症状有呕吐、腹痛、腹泻、寒颤等,一般发热38℃以上,严重时可引起脱水及休克。农村自办酒席及集体食堂是沙门氏菌污染事件发生的常见场所。尤其是农村自办酒席,因短时间内菜品需求量大,往往提前制作完成,导致熟食在常温下存放时间较长,使细菌滋生,加之砧板、菜刀、容器生熟混用,容易造成交叉污染。

如何预防沙门氏菌感染?专家建议,应购买检疫合格的禽、畜、蛋类食品,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食品应该在通风、干燥、低温的环境下运输及储存,控制沙门氏菌繁殖。食物食用前要彻底加热,再加热时食物的中心温度应达到70℃以上;蛋类应煮沸8至10分钟。加工食品的用具及容器应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食品从业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和肠道带菌检查,防止带菌工作。 (自贡网记者 卜一珊 整理)

编辑:冉华阳

责任编辑:马莉莎

编审:吴山冠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