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义恒 林邦鑫 自贡网记者 黄鸿
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自贡市委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为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全会求真务实、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要走好“工业强市”之路,项目投资是关键,营商环境是基础。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围绕“工业强市”、营商环境等关系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依法履职,持续发力,推动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将听取和审查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拿地即开工”改革情况的专项报告列入年度监督计划,综合运用代表视察、常委会审议、意见建议督办等多种监督手段,强力助推深化“拿地即开工”改革,拼经济搞建设,加快工业项目早开工早投产,为做强工业“主引擎”贡献了人大力量。
感受自贡“加速度”
6月8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对富顺川啤啤酒饮料生产项目、高新区长盈精密一期项目和四川天钧项目开展实地视察,进现场、看进度、听意见,近距离感受“拿地即开工”的自贡“加速度”。

走进位于高新区板仓工业园区的长盈精密轻量化材料及精密结构件生产基地,三条生产线正在运转,铝棒经加热、挤压、塑型等工序后,被加工成为各类高强度、耐腐蚀的零组件,现场一派忙碌景象。该项目负责人向代表们介绍,截至目前,长盈精密第四条生产线已完成安装调试,本月开始铝材研究中心和模具加工线厂房的内装。预计不久后,两条电芯铝壳生产线将投产。
长盈精密项目从拿到土地到取得施工许可证并正式开工建设仅耗时30个工作日,审批效率较以往缩减了82%,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拿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越早建成,越早投产,就能抢占市场先机。”长盈精密项目负责人表示,“‘拿地即开工’切实解决了企业的后顾之忧,在自贡投资兴业,心里踏实。企业将坚定发展信心,持续在新能源汽车零组件、智能终端零组件等方面加大研发和生产力度,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走进占地148亩、总投资10亿元的四川天钧动力电池包精密结构件生产基地项目,代表们了解到,该项目若按正常审批承诺用时需要69个工作日,而采用“拿地即开工”模拟审批,实际只用时25个工作日就拿到了施工许可证实现开工,压缩审批时限44个工作日,效率提高了64%。
同样享受“拿地即开工”改革红利的还有四川川啤一期工程项目。该项目是富顺县首个“拿地即开工”工业项目,于去年5月开始施工,当年12月建成,今年5月已进入试生产,自开工建设到试生产仅一年时间,跑出了“富顺速度”,而同类企业同等规模项目建设周期则需两年半。

在视察汇报座谈会上,参加视察的人大代表无不为全市各级各部门加快推动工业项目早开工早投产、跑出“自贡加速度”感到振奋鼓舞。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罗八一认为,自开展“拿地即开工”改革试点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聚焦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领域,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多措并举,以提前介入、全程代办、容缺受理、告知承诺、限时办结等改革“硬核举措”,破解“拿地即开工”的难题,推动了项目早开工、早投产,让企业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
市人大代表陈立峰充分肯定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拿地即开工”改革取得的成效。他表示:“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审批效能整体提速超三成。在去年全省营商环境测评中,我市一般社会投资项目政府行政审批用时排名全省第二位,非行政审批用时排名全省第四位,难能可贵,值得点赞。”
问诊把脉开良方
6月29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十八届十二次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拿地即开工”改革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
在分组审议中,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踊跃发言,认真审议报告,把脉问诊直面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拿地即开工”模拟审批过程是高度配合、节奏紧密的过程,需各部门紧密配合,才能为“拿地即开工”留足时间。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经济委主任委员张义恒指出,“当前部门联动还不够,部门职能职责还需进一步厘清,部门之间协同配合度还有待提升。”
“前置条件不能完全到位也是影响拿地即开工的重要因素。”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夏云飞表示,部分区县和园区推进区域评估缓慢,全市还没有一个园区完成全部事项的区域评估;对“标准地”供地和“亩均论英雄”评价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工业用地供地还较为粗放,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很多项目征地及签订招商引资协议耗时较长,也直接影响模拟审批工作开展。”他说。

“我们在视察调研中了解到,目前进入‘拿地即开工’项目培育库的项目少,真正实现‘拿地即开工’的项目更是极少。”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预算委主任委员刘学良提出,区县产业园区项目建设服务队伍空心化严重,有的没有领(代)办专职人员或人员变动频繁,未能提供优质的前期服务,导致多数项目无法在短期内完成各项手续的模拟审批。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晓彬在审议发言时说,目前我市对“拿地即开工”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还不够,企业知晓度和理解度不高,积极性主动性不强,申请“拿地即开工”审批的项目少。他认为:“只有企业和审批部门相互配合,才能真正实现拿地即开工。”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发言中建议进一步深化改革,打造“拿地即开工”2.0模式升级版;推动重大项目“拿地即开工”常态化;形成“拿地即开工”项目动态管理清单,确保符合条件的项目应纳尽纳。进一步创新方法举措,加快推进园区区域评估;高度重视“亩均论英雄”评价;在全市所有园区全面推行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供应;强化产业准入甄选和产出合同监管,实现工业项目高质量发展和工业用地可持续利用的统一。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构建高效协同的工作机制;大幅提高企业报建效率。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加大“拿地即开工”政策措施推广宣传力度,激发企业加快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完善园区帮代办机制;建立一批稳定的帮代办队伍;“一个重大项目、一个服务专班、一个服务专员”,用实际行动为优化营商环境“赋能加码”。
跟踪督办提实效
市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十二次会议召开后,市人大经济委员会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意见,梳理形成了常委会审议意见,经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审议后,转市人民政府办理。
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指出,“拿地即开工”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全面推行重大项目“拿地即开工”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快构建科学便捷、协同高效的审批服务体系,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努力把“拿地即开工”打造成为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一张名片。

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要求,建立“拿地即开工”考核评价机制,纳入各区县优化营商环境考评内容。根据不同园区的产业定位,加快推进园区区域评估,力争在项目入驻园区前完成区域评估事项。加大“拿地即开工”政策措施推广宣传力度,完善园区帮代办机制,建立一批稳定的帮代办队伍。相关区县要根据该区域整体规划、功能布局、产业定位,出台“拿地即开工”的配套实施细则。
依法履职求突破,同心同向谋发展。当前,全市上下正在认真学习贯彻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铆足干劲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市人大常委会将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履职,坚持聚焦工业强市、新型工业化、拿地即开工、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推动相关问题解决,推动市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对下一步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谭豹要求市人大相关专门委员会继续加强跟踪督促,推动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办理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推动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编辑:余凤
责任编辑:马莉莎
编审:舒旭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