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穿插了48首古诗的国产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成为舆情热点。影院里银幕上下共同背诵古诗,成为这部影片放映时的独特现象。但到底该不该在影院里背诗?正反双方各执一词。
有媒体人表示,《长安三万里》放映中孩子们(也有少数成人)背诗的热潮,和熊孩子们无理取闹,影响他人欣赏电影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是特殊情况,不是常态行为。当孩子们随着剧情的发展,齐声背诵时,仿佛来了一场穿越上千年与诗人面对面地思想对话,唱和吟咏之间,多少人生壮阔、豪气干云,已化作孩子们的无形收获。这样的互动与交流,既是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也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应该给予肯定和包容。
但在各个社交网络平台上,一些观众“吐槽”,现场背诗的行为影响自己观影体验。有人觉得不自觉地“DNA动了”;有人觉得孩子兴奋可以理解,但大人应该节制;也有人觉得孩子的大声喧哗,反映的是家教问题。
笔者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长安三万里》受到追捧,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热潮涌动的一个缩影。但怎样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更好地传承?这个问题的答案并非一成不变。正如针对“影院里可否背诗”这一两难问题,聪明的网友就纷纷支招,希望影院开设亲子专场,或者建议成年人选择较晚的时间段,避开孩子多的时段。在这个不断探讨的过程中,正方和反方的观点,其实都有利于我们更深入地剖析问题,得出更好的答案,同时有益于进一步提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热度。(记东)
编辑:钟小璐
责任编辑:陈翠
编审:舒旭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