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正处三伏中的中末伏,气温高,且经常有雷雨,雷雨过后高温、高湿的闷热天气亦会频繁出现。市疾控中心特别提醒广大市民,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要注意预防手足口病、食源性疾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钩体病等疾病。
手足口病是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71型等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好发于夏秋季节,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少数病例有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个别危重病人可能导致死亡。因此,我们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和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多饮白开水或清凉饮料,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经常彻底清洗儿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在手足口病流行时,家长应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托幼机构要做好晨、午检,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治疗。
食源性疾病是借助食物传播的一组疾病,常见的病原有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杆菌等细菌。该疾病发病突然、病例集中,可呈散发或家庭多例感染,或在学校、幼托等集体用餐单位以集体性食物中毒形式表现。因此,各食品行业单位、单位食堂要把好食品卫生关,提供清洁、卫生、合格食品,预防集体性食源性疾病发生。家庭聚餐应注意食品安全,防止生熟不分、污染食品,防范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发生。勿随意采食和购买野生蘑菇,食品生产经营者对不认识的蘑菇应做到不采摘、不加工、不经营。在这一季节,市民要树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生食品、腐败变质食品。
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是民间所说的“红眼病”。该病潜伏期为数小时至5天,一般为1至2天,主要通过接触共用毛巾、手帕、浴巾等传播,也可借助游泳池水等引起暴发。居住条件拥挤、环境卫生差、不良个人卫生习惯等有助于本病传播。在预防上,应注意个人卫生,不使用公用毛巾、浴巾、手帕等。一旦发现类似症状者,应及时就诊治疗,同时做好家庭隔离消毒。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俗称“打谷黄”或“稻瘟病”,鼠和猪是两大主要传染源。在预防上,要重点管理猪、狗,及灭鼠等,尽可能不接触或少接触疫水,注意自我保护。在湖区稻田里,割稻前应尽可能放干积水,或者在收割前3至4小时,向稻田内撒些生石灰、草木灰等,以消灭钩体,下田劳动尽量穿着长袖衣、长裤;劳动中如有皮肤割损受伤,应立即进行伤口清洁消毒。人畜使用的水源应分开,养成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自贡网记者 卜一珊 整理)
编辑:李钰华
责任编辑:张驰
编审:吴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