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岁月,给自贡积存了不少宝贵的文化财富。据统计,我市现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77个,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4个、省级非遗项目23个、市级非遗项目58个、县(区)级非遗项目92个,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和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等十大非遗类别,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珍视的历史遗产,也给自贡增添了与众不同的亮点和“个性”。
非遗项目大多来自古人的日常生活,其生命力也植根于生活。不久前,笔者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自贡会场启动仪式暨非遗展演活动中发现,曾一度被人们淡忘的非遗项目开始复苏。通过非遗美食夜市、非遗文创手工产品集市、非遗现场展示等接地气的形式,各具特色的非遗项目引起了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的极大兴趣,展现出独特而持久的魅力,令人感叹“绝活在民间”。
事物发展总是呈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在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建设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的号召下,众多非遗项目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极佳的载体。但非遗项目要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活力,还需经历一个过程。笔者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守正创新”四个字是关键。
“守正”就是要守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守住自贡非遗的地域性特点,守住各非遗项目与众不同的特色。值得一提的是,当前自贡拥有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72个,同时建设有非遗工坊29个、非遗传承基地4个,这为自贡非遗项目的守正与传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创新”则是要与时俱进地对各非遗项目进行再挖掘、再认识、再包装、再推广,充分利用现代工业体系和新媒体传播手段让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知道“非遗”、了解“非遗”、喜欢“非遗”、用上“非遗”,从而推动非遗项目高质量发展,增进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当前,我市正在坚定不移实施“文旅兴市”战略,迫切需要开拓更多既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又具有开发潜力的新路径。通过更多渠道、更多形式、更多产品让自贡非遗项目融入生活,我们应有所为,也大有可为!(陈继东)
编辑:余凤
责任编辑:冉华阳
编审:吴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