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网记者 王亮 见习记者 周敏
8月16日上午,记者刚走进荣县顺发陶业公司车间,立刻感到一阵热浪袭来。此时,室外温度虽已达36摄氏度,却也不及车间内更让人闷热难受。不过,尽管厂房内外热浪滚滚,但呈现在记者眼前的仍是一幅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吊装、烧制、搬运、检验……即使近在眼前的窑炉不断向外释放着热量,但工人们习以为常,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系列工序。远处,几名工人正小心翼翼地码放合格的陶罐,无法近距离享受排风扇吹拂的他们,此时已是汗流浃背。

在一个40摄氏度以上的车间里,将煅烧好的陶瓷产品从天然气窑洞轨道传送到窑口,慢慢地将其卸下来后,又将未煅烧的陶瓷毛坯搬运到窑洞内……这个工作看起来轻松,实则非一般人可以承受。从事窑炉转运工作多年的杜师傅告诉记者,这些陶瓷都是经过1000多摄氏度高温煅烧而成,刚出炉时其表面温度非常高。哪怕经过几十米距离的搬运降温,其表面温度也可达到40摄氏度以上。“虽然到处都是大型排风扇,但温度根本降不下来,这里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火炉’。”杜师傅一边和记者交谈,一边抹了抹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但是温度再高,我们也要坚持,不能影响生产质量和节奏。”

荣县顺发陶业公司地处荣县高岭土矿产地核心区,以生产陶罐、陶具及酒坛、酒瓶为主,是国内诸多知名酒企的供应商。每年5月至8月,既是该公司订单生产旺季,也是工人们面临生产压力最大的时候,高温等环境因素影响最大。为此,该公司在车间各个工作岗位上都安装了排气扇,并向400多位职工免费发放了藿香正气液、十滴水等降暑药品。
“来,请品尝下,这是我们自己熬的。”采访间隙,该公司机电工邹师傅给记者端来一碗南瓜绿豆汤。在这火炉似的车间里,和工人们一起喝降暑汤,滋味也是格外的甘甜爽口。
据了解,得益于制陶工人们不怕苦、不怕累,战高温、斗酷暑,在各自岗位上挥洒汗水,用行动诠释敬业与奉献,该公司今年已完成销售收入9000余万元,完成全年生产任务80%以上。
在这里上班的制陶工人大多光着上身,这似乎是一种工作常态。高温之下,穿不穿衣服对他们而言已无所谓,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才是首要考虑的事情。
荣县是中国(西部)陶都,制陶工艺传承千年。人们在细细品味“会呼吸的陶”的优美身姿时,会不会想到这些陶土里饱含着制陶工人的汗水?正如一件陶瓷毛坯需经过烈火焚烧才能成为充满生命力的艺术品一样,制陶工人也在这高温之中锤炼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他们用顽强的精神、坚实的毅力,为企业发展尽心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助推荣县土陶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从粗放型到精品化、从产品单一化到多元化的产业嬗变。

编辑:欧亚非
责任编辑:郑皓匀
编审:舒旭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