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水稻收割期 警惕“打谷黄”

2023-08-22 08:33 自贡网

0

分享

8月是稻谷收获的季节。市一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游春芳提醒大家,要注意预防“打谷黄”。

“‘打谷黄’又叫‘稻瘟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医学上称作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这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病,在全世界广泛流行,尤其是热带地区。”游春芳介绍,“打谷黄”主要发生在水稻收割的季节,青壮年农民发病率较高,在我国发病高峰期为8至9月,盛产水稻的地方更为流行。“打谷黄”的钩体长得像弹簧,喜欢将一端或两端弯曲成钩状,变成C或S形状,主要藏于鼠、猪等的尿液中。除了尿液,人只要接触了被钩体感染的动物或者被污染了的水或者土壤,钩体就会通过皮肤或黏膜溜进人体开始一步步入侵。

该病善于“潜伏”,潜伏期为2至28天,大多在10天左右。因被感染者的免疫力和受染菌株的不同,感染症状和轻重会有所不同,且早中晚期表现各不相同。早期有高热,全身酸痛、软弱无力、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浅表淋巴结肿大等钩体毒血症状。中期可伴有肺出血、肺弥漫性出血、心肌炎、溶血性贫血、黄疸、全身出血倾向、肾炎、脑膜炎、呼吸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等靶器官损害表现。晚期多数病例恢复,少数病例可出现后发热、眼葡萄膜炎以及脑动脉闭塞性炎症等症状。“打谷黄”的一般轻症病例预后良好,经过早期的抗感染治疗,一般都恢复良好、病死率很低,关键是要早发现早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被“打谷黄”侵害的多为农民,也有在流行地区疫水中游泳或沟溪中涉水而感染的其他职业病例。感染的高危人群包括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动物看护人员、农民和农业工人、渔民、水上运动员、污水处理工人等人群。预防“打谷黄”要重点管理猪、狗及灭鼠,尤其是猪要圈养并远离水源,食物要防止鼠尿污染。要注意自我保护,尽可能不接触或少接触疫水。劳动中如有皮肤被割损受伤,应立即进行伤口清洁消毒。 (门玉霞)

编辑:刘汶林

责任编辑:冉华阳

编审:吴山冠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