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网记者 黄啸
近年来,荣县河口镇借助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粮经复合种养模式,规避以前休稻养鱼对粮食安全产生的隐患。粮经复合种养模式的推广应用,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渔业生产所增加的效益也让粮农喜出望外。

“七八月份打了谷子就打第一批鱼,一亩稻田能够养300斤到400斤鱼,到春节的时候还可以打一批。稻田养鱼一亩卖上2000多元,我们都挺高兴。”8月下旬,河口镇字库村清凉坝粮经复合示范区的500多亩再生稻已经发出新芽,稻田里的草鱼、鲫鱼悠闲地觅食,在水里欢快地荡起涟漪。正在使用传统工具鸡罩捕鱼的粮农杨林森告诉记者,稻田养殖的鱼俗称“稻花鱼”,每年中稻收割后,也就是捕捞“稻花鱼”的季节。“稻花鱼”生长的稻田不施用化肥农药,这种纯生态水产品的零售价平均在10元一斤左右,比常规养殖高出2元一斤。杨林森5亩稻田今年已收割中稻6000多斤,“稻花鱼”也卖了近一万元。

如何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河口镇把粮食安全放在首位,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年初向粮经复合示范区的粮农免费发放水稻谷种,推行杀虫灯、黄粘板等病虫害生物防控技术,保障粮食、渔业达到绿色生态标准。
“像我们打造的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今年在粮食产量、稻渔生产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效。既实现了粮食稳产增产,又让粮农有钱赚。目前,平均每亩稻田综合效益能够达到6000元,并且有效防止了耕地非粮化和非农化。”镇长魏波说。

“中稻收割后蓄留再生稻,一亩地粮食总产量能够达到1500斤到1600斤左右,比一般粮田增产20%左右。”字库村党支部书记余科良介绍,粮经复合种养模式也被称为稻渔综合种养,既保障了粮食安全,又增加了粮农收入,粮农为已发芽的再生稻施用促芽肥,做好稻田蓄水保水干劲十足。
河口镇粮经复合种养模式取得的可喜成效,已成为全镇扩大推广粮经复合面积3000亩、防止耕地撂荒、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的无穷动力。
编辑:李钰华
责任编辑:冉华阳
编审:吴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