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是将数字模型中三维物体在现实中制造和生产出来,如今已经运用在骨科领域。它用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不仅能进行手术设计,还可以直接打印出模型或导航模板,极大提升了手术的精准度、缩短了手术恢复期。
68岁的张婆婆就是3D打印技术的受益者。她因颈部疼痛活动受限10余年、行走困难,经常到市一医院骨科进行相关治疗。1年前,她开始出现四肢肌肉萎缩,生活不能自理。这是因类风湿性关节炎所导致寰枢椎陈旧性脱位,而脱位又导致脊髓受压、四肢瘫痪,所以手术需要在寰枢椎置入螺钉复位及固定置钉。加之张婆婆还患有多种较为严重的基础疾病,让手术风险陡增。
市一医院骨科主任何仁建带领团队运用3D打印技术,为张婆婆设计定制寰枢椎螺钉导板,以减少置钉时间、降低置钉风险,选择更理想的置钉路径。之后,骨科团队为张婆婆进行了颈后路寰椎脱位一期松解,复位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术后,医护人员给予张婆婆充分地康复锻炼支持,使她逐渐能正常下地行走。
何仁建说,3D打印技术优势明显。一方面,通过3D打印模拟重建制作出与创伤部位1:1大小的骨骼模型进行模拟手术,并根据模型制定科学合理的个性化手术方案,使高难度的骨科手术变得既精确又微创。另一方面,依靠3D打印技术为患者辅助治疗,真实、立体地呈现和复制出来,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程序和患者出血量,病人恢复期明显缩短,也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罗园超)
编辑:李钰华
责任编辑:冉华阳
编审:舒旭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