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荣县古文镇:聚焦特色农业 走富民强村路

2023-09-13 16:53 荣县融媒体中心

0

分享

山坡上占地80余亩的黄桃已经压弯了树枝;远处高标准农田里种植的花生和马铃薯,每一块地都是农户打开致富大门的“钥匙”;再往下走,150亩稻虾种养示范基地里,金色的稻浪随风摇曳在希望的田野,鲜肥的大龙虾“张牙舞爪”,在田间觅食。这里,就是荣县古文镇曹家园村。

近年来,围绕打造川南地区具有影响力的优质农产品特色镇工作思路,古文镇党委聚焦特色农业产业,真抓实干,以点带面,助力乡村振兴,曹家园村就是古文镇聚焦特色农业走富民强村之路的一个缩影。

一园黄桃助力农家生活甜蜜升级

慕名而来买黄桃的客人循着山路往上走,正看到果农穿梭在龙二专合社黄桃园里,采摘、筛选、装箱,一派丰收景象。

龙二专合社黄桃园是以“村集体+专合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起来的,共占地80余亩,共有4000多棵桃树。果园负责人龙承燕说,农村的产业要做好,宣传必须得跟上,就如“好酒也怕巷子深”的道理,所以每到黄桃采摘季节,她都会给黄桃“拍特写”,请亲戚朋友转发朋友圈,还通过抖音短视频等进行宣传,制作精美的包装盒,让顾客能够记住,同时将果园开放,允许顾客进园林自行采摘,久而久之“名声”也就传开了。

“我们的黄桃全是施用农家肥,没打过药,黄桃个头大、味道清甜,每年都供不应求,今年还没开始上市,熟客都预订了近5000斤,预计今年可实现产值50余吨,销售额能达70余万元,除了线下销售,我们也通过电商推广,将黄桃销往上海、广东、浙江等地,现在的日子过得就像黄桃一样甜蜜!”龙承燕喜笑颜开道。

两大产业做强农村集体经济

站在黄桃园林往远处看,对面集中连片的土地,是镇党委利用项目资金1800万元,从土地整改、灌溉设施建设、农技培训等多方面着手,改造出来的6000余亩高标农田,用于花生和马铃薯轮种,盘活农村闲置土地的同时,大幅提升了土地利用率,吸引了承包商来流转土地发展产业。

曹家园村的沙质土壤和充足日照正适合种植花生和马铃薯,今年这片土地刚“孕育”了花生,正在为接下来的马铃薯种植“养精蓄锐”。花生口感香脆、出油率和营养价值高,是农户增收致富的“好帮手”。据介绍,土地流转后村民不仅可以获得流转费,园区内还提供了近500个工作岗位,村民们通过种植花生和马铃薯获得劳动报酬,每年人均增收4500元以上,2022年种植了花生2800亩,产值70万元,助力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接下来要大面积种植的冬马铃薯不仅是曹家园村的特色,也是古文镇“一主两优”产业格局的一大优势。每到冬季,随着机器突突的轰鸣声,圆滚滚的马铃薯从自动起收机滚出来,一眼望去地上像撒满了“金豆豆”。为做强马铃薯产业,曹家园村建立党建指导员联系特色产业基地制度,邀请“农技专家”“田秀才”帮助农户解决种植难题,确保马铃薯稳产增收,着力打造20里马铃薯种植示范长廊,规模种植马铃薯2000亩,亩产值达4000-6000斤,亩均纯收入可达2000元左右,使得“一村一品”优质特色产业初见成效,逐渐做强村集体经济。

三方协作保驾护航“稻虾共生”

再往下走,平坦一点的地方,就可以看到“稻虾”产业示范基地,这也是依托高标准农田的改造,改变传统水稻种植模式,田里种植水稻加养殖龙虾,实现一田两用、一水两养。

高标准农田全国都在改造,要怎样才能改造得有特色呢?古文镇党委通过创新“镇党委+合作社+种养大户”的三方协作经营模式,发挥党支部的核心引导作用,创新稻田里面养殖小龙虾的思路,为群众把牢增收致富方向;发挥专合社在虾苗培养、技术指导、风险抵御方面的“领头羊”作用,解决群众后顾之忧;发挥种养大户带头示范、经验分享作用,将散户集中起来进行集约化发展。

目前,古文镇建成稻虾综合种养基地500亩,曹家园村种养大户李小君是“稻虾”产业示范带头人,共发展了150亩,在她的引领下,带动着其他村民走同样的种养之路,目前全村有50户农户发展了“稻虾”产业。与传统的小户种养模式相比,该模式下水稻亩产900斤、再生稻亩产400斤、小龙虾亩产量100斤,产值可达140万元。

“稻田里养龙虾,不仅是出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考虑,更重要的是以此为契机,将绿色生态农业在全镇推广开来,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强良田和良种的配套,打造更多高标准试验田,鼓励农户规模化种养,走好特色产业富民强村之路。”古文镇党委书记范无双说。(明正梅)

编辑:冉华阳

责任编辑:李钰华

编审:舒旭晖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