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网记者 黄鸿
据悉,近年来,在王长超的带领下,该村高粱产业快速发展,为村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作为人大代表,王长超全心全意为村民谋福利,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人大代表的初心使命。

俗话说,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3年前,正值道澄村党组织换届,老支书面临退休,谁来接班至关重要。当年,在龙潭镇党委驻成都流动党支部组织的交流活动中,土生土长的王长超对道澄村的发展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建议,因而进入党组织视线。随后,在党组织的感召下,他毅然放弃高薪工作,回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一职,全力以赴带领乡亲建设家乡。
道澄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全村高粱种植面积超千亩,是村里的支柱产业。王长超在城市打拼多年且身居要职,具备敏锐市场嗅觉的他捕捉到高粱产业对壮大村集体经济至关重要。于是,他当即同知名酒企展开洽谈,最终确定该村以订单农业的方式发展高粱产业,酒企通过保护价收购高粱解决村民种植和销售的后顾之忧,推动村集体经济加速发展。
随后,为确保道澄村的高粱供应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王长超又萌生建设高粱基地的想法。为此,他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听民声、解民忧、聚民意的优势,通过深入实地调研、听取村民意见、外出参观考察后,向镇人大主席团提出“修建道澄村高粱基地”的建议,并被镇党委会和人大主席团采纳,同时落实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百余万元。
不久后,在王长超的积极推动下,道澄村高粱基地顺利动工。经过全村上下的不懈努力,该基地于去年建成投用,此举极大地推动了道澄村高粱产业的发展。对此,村民无不称赞,“以前都是散种,无法保证产量和质量。如今有了种植基地,实现了统一播种、管护、收割和销售,提高了农业抗风险能力。”
作为农业村的道澄村,受地理环境和天气因素影响,长期受缺水问题困扰,为切实解决生产生活用水难题,王长超提出了修建提灌站的计划。尔后,提灌站在相关部门的帮扶下迅速动工并于去年完工投用。据悉,该提灌站如今覆盖农田超千亩,有效缓解了农村生产生活用水问题,为道澄村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何破解农业生产模式单一的困境,是王长超思考最多的问题。为此,他探索出一条“村集体经济+供销社+农机服务”的路径。不久前,村里通过融资购置了3台收割机,“收割机能短时、高效收割高粱、玉米、大豆、水稻等农作物,并能实现秸秆回田,既经济,又环保。”王长超自豪地说,现在不仅能满足本村需求,还收到来自荣县、富顺等区县的订单。
如今,道澄村已由单一产业向多元发展转变,村集体经济的加速壮大,实现了农业产业的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村民增收致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道路硬化改造,解决农品外运;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每一件实事,都办在了村民的心坎上,擦亮了人大代表的为民底色,彰显了人大代表的为民担当。
面对纷至沓来的赞誉,王长超平静地说,自己从村里走出来,如今又回到村里,见过城市的繁华,深知农村的不易,所以自己必须对得起人民赋予的荣誉和责任,用尽全力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乡村答卷。
编辑:王梓薇
责任编辑:郑皓匀
编审:舒旭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