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网记者 幸维微 李婷
2013年,张董考取了四川理工学院(现四川轻化工大学)的音乐学专业,主修钢琴和声乐。从省城到自贡,张董从未想过自己将来会在这里扎根生活。而这么一留,再回首已是多年。

来到自贡后,张董积极地投入到自己的学业当中。“因为我们的专业需要练嗓,我在成都有过摆地摊的经验,于是我就想晚上去摆地摊,吆喝也是练嗓的途径。”她告诉记者。
说干就干,张董回成都荷花池进了一批衣服,晚上就在公园口附近的商场门口叫卖。可没想到的是,现场竟有人比她练嗓的声音更大,而且那人手里还拿着一个拍拍掌吸引大家的注意。这个人后来成为了张董的丈夫,他叫曾熙烔。
当时,曾熙烔在做手机贴膜,为了招揽生意,不仅价格比别人优惠,还可以添加微信打五折,这在10年前的自贡还是很新颖的营销方式。曾熙烔的举动引起了张董的注意,她觉得这个小伙子很有生意头脑。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自贡小伙曾熙烔的善良、踏实受到了这位成都姑娘的青睐。两个人骨子里拼搏向上的特质,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虽然他的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但他踏实、可靠、肯吃苦。所以在我大二的时候,我们就在一起了。”曾熙烔的营销模式得到了张董的认可,这对情侣也就此开启了他们的“扫街”模式。
“从女人广场到丹桂大街再到南湖,从店铺到写字楼,我们提着大口袋,一家一家地上门提供贴膜服务。别人收10块钱,我们就收5块钱,但我们要添加微信。就这样,我们添加了一万多个好友,这些都成为了我们客户资源。可以说,我们现在的客户很多都是那时候得来的。”
而这种上门服务的模式也得到了客户的认可,有的客户开始问他们修不修手机。不会修理的他们最开始只能把接到的件送到其他地方去修,再送还给客户,赚取差价。慢慢地,曾熙烔也学会了修手机,并从修手机发展到了卖手机,实现了又一个跳跃。而这期间,张董也开始外出兼职,教孩子舞蹈、声乐、钢琴,常常一个人坐车到富顺甚至到一些乡镇教学生。之后,颇具生意头脑的张董,大学还未毕业就与人合伙,在龙湖开了一间艺术培训工作室。
“我在自贡遇到了我的爱情,并且开创了我的事业。所以毕业以后,虽然父母很希望我回到成都,但我还是选择了留下,因为这里有我爱的人,有我喜欢的事业。”张董笑着说,2018年,她和曾熙烔结了婚,算是在自贡安了家。“当时我们在创业初期,基本算是裸婚吧。但我觉得只要肯努力,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最难的应该是我刚生下第一个孩子那段时间,养家的压力扛在老公一个人身上,而我要负责带孩子、做家务,曾经一手抱着孩子一手炒菜。”身材娇小的张董仿佛身体里蕴含了无限的能量,不仅学会了带娃的十八般武艺,还在带娃之余,开启了自己的微商之路。“我主要做母婴产品,同时也销售一些自贡的特色产品,比如自贡冷吃兔、麻辣牛肉……这些盐帮美食都是非常畅销的。”
通过几年的打拼,张董和曾熙烔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如今已有一儿一女。而张董也已完全融入了这座城市。
“很多人都觉得我们应该去成都发展,其实我们也考虑过,但回成都我们将失去现有的客户资源。像我们这种做上门服务的,可能一天都接不了几单,因为城市大了,时间和交通成本都很高。而且我很喜欢自贡这座城市,这几年越来越漂亮了。即将开通的成宜高铁也让自贡到成都的车程缩短到40分钟,回一趟家也特别方便。除了口音,有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比老公还像自贡人,自贡旮旮旯旯的美食我都找得到,我成都的很多亲戚朋友也爱来自贡玩,我带着他们品美食、逛灯会、玩方特,大家对自贡的印象都很好。”
去年,夫妻俩斥资百万元在华商三期购置了两间店铺,用于经营手机业务。“我们想在这座城市扎根,实现长久发展,就觉得还是需要一个实体店。而且我们相信能把它经营好。”张董底气十足地说。

编辑:欧亚非
责任编辑:郑皓匀
编审:吴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