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网记者 叶卫东 曾涛 缪静
10月6日,绵绵秋雨洒落盐都,釜溪河流经自流井沙湾河段的转弯处,“省保”王爷庙别有一番景致。自中秋节前夕重新对外开放以来,这里再度成为自贡闹市中人们寻幽览胜的好去处。

听一段相声,品一曲清音,看一台折子戏……当晚7时,慕名前来听戏、看表演的客人们陆续落座。淅淅沥沥的秋雨作伴,人们品茶、观景、看戏、闲谈,古老的王爷庙散发出独属于初秋的氛围感。


如何让文物建筑活起来,自贡迈出了探索的新步伐。“重新对外开放的大原则是,文物保护与市场化运行相结合,让人体会到自贡原汁原味的品茶、听戏、美食,探索打造自贡活化利用文物的样板。”市文旅投公司相关负责人达杰介绍,在王爷庙的活化利用上,将尝试传统文化与时尚元素的结合,开发一系列年轻人喜爱的特色茶饮品、表演项目等,吸引更多人走进古建筑;围绕王爷庙盐运文化的独有属性,进一步开发水岸联动项目,为自贡夜间经济增姿添彩;搭建公共文化平台,营造特殊文化场景,引入传统曲艺沙龙、文化鉴赏及培训等公益性活动,助力地方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王爷庙戏楼为抬梁式木结构,单檐歇山式屋顶,整个建筑遍布精美的木雕、石刻,其内容多为“福、禄、寿”等喜庆场面和一些“千家诗”的小品,雕刻精细,彩绘艳丽。这些雕刻都采用严格对称的方法布置,做到了多而不乱、疏密得体、错落有致,显露出强烈的装饰意味。

始建于清咸同年间的王爷庙,在修建及后续扩建上经历了几起几落。特别是清光绪年间的大规模修复与扩建工程,因地形复杂、工程宏大,对工艺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极大,整个修复工程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四月竣工。经过设计者们煞费苦心的安排和建设者们的辛勤劳动,王爷庙给人不同凡响的印象,远远望去,龙凤山如苍龙伏地,而王爷庙恰恰起到了龙首的作用,每当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时,其倒影横锁河面。

王爷庙真正得以焕发青春,是在改革开放以后,1984年,自贡市人民政府斥巨资对它进行较大规模的维修。修复后的王爷庙殿宇重辉、环境优雅并增加了服务设施。著名主持人赵忠祥等一行人曾慕名前来此地拍摄影片,并为王爷庙留下了“川南第一茶楼”的美誉。1985年,王爷庙被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1988年升级为省级文保单位。


经过岁月的磨砺和风雨的冲刷,王爷庙仍傲然屹立。它的兴建、演进都同自流井盐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既是当时盐场繁荣的产物,又是本地盐商同外地盐商激烈竞争的见证。作为四川现存不多的川剧舞台,它对研究清代的川剧乃至社会习俗、风土人情均有宝贵的史料价值。
【原标题】盐都文物·镜像 探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系列报道|寻幽览胜!釜溪河上王爷庙
编辑:张熠
责任编辑:陈继东
编审:舒旭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