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川渝两地党委政府层面庚即确定了系列合作机制,当年4月27日,四川省教育厅与重庆市教委签署川渝教育协同发展框架协议。
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自贡教育该怎样发力?2020年7月,自贡、荣昌共同推进成渝发展主轴教育一体化试点项目,通过3年实践探索,教育交流合作呈现出加速、加码、加劲之势:在优质学校联盟牵引下促进两地学校协同发展,以平台中心建设为抓手打破地域屏障,以搭建发展平台为基石助力两地教师共同成长,通过改革逐一解决教育领域硬骨头,以特色教育资源做纽带促进两地学生交流……

合作加速 两地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近年来,自贡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教育,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教育强市”战略为引领,强规划、优布局、补短板,各项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自贡将通过实施“成渝协同”重大改革项目积极融入双城经济圈,从而筑牢底部基础、推动各类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
互学互鉴才能合作共赢。2020年,自贡、荣昌两地实施“成渝协同”重大教育改革试验项目,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共同探索试验发展机制。
——通过组建优质学校联盟打破区域、政策壁垒,建立联盟内校长教师互派互换机制,共享课程资源、教学模式,推行同学段同学科教师“云研备”与跨区域线下磨课赛课活动。
——通过共建教师发展中心、监测评估中心、数字资源中心,推动两地教师研训、数字教育资源、教育评价一体化发展。通过共建研学实践基地,深化两地学校、学生交流。

——通过搭建跨区域校长教师交流平台,推动两地在学校治理、教育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交流共鉴。探索办学模式管理体制改革,交流完善学区化管理、集团化办学改革措施,推行义务段招生“多校划片”,统筹解决两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
——通过建立教师岗位动态管理机制,实施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采取竞聘上岗的方式,打破“一聘定终身”模式。通过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建立两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管理、义务教育学生学业水平等评价标准,开发建设网络监测平台,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提质。
打破地域屏障 组建紧致型学校联盟
按照优质、共建、共享的理念,以实现“互学互鉴,合作共赢”为目标,自贡、荣昌根据学段与城乡实际情况组建6个紧致型学校联盟,并以盟校结对方式辐射周边学校结对联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了解学校发展历史,围绕智慧教育、德育课程、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交流发言……2020年11月2日,由重庆市荣昌区教育工委有关负责人率队的荣昌区教育工作者交流团,来到自流井区塘坎上小学开展教育教学交流。“希望双方互学互鉴,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合力打造优质教育品牌,深化拓展区域教育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携手共促川渝教育融合发展。”交流中,自流井区塘坎上小学负责人向荣昌同行表达了深度“联姻”的意向。
自贡市联盟校以自流井区塘坎上小学为代表,2020年8月,选派该校副校长黄睿到重庆市荣昌区玉屏实验小学交流学习1年。2022年,两地互派优秀教师跟岗挂职,自贡市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先后选派3名优秀教师到璧山区、荣昌区教师进修校挂职,荣昌区教师进修校选派2名教师到自贡市教师继续教育中心跟岗锻炼。各联盟学校通过校长教师跟岗交流、教育教学管理交流研讨,促进盟校之间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工作等互学互鉴、全面提升。

搭建发展平台 助力两地教师共同成长
加强平台建设,才能更好托举教育高质量发展。
自贡、荣昌依托自贡市教师继续教育中心、荣昌区教师进修学校,建成“自贡-荣昌教师发展中心”。两地专家人才库同时充实到中心,为两地教师招聘、职称评审、教师资格考试、普通话测试等工作服务。目前,两地专家人才库共有专家525人,其中自贡396人、荣昌129人。同时两地还共享教师培训资源,扩大教育梯级人才队伍的规模,提升教育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联合申报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作探索常态化区域自主选学培训制度建设”等国家级示范性教师培训项目3个,在自主选学等方面率先示范,培训中小学教师、专家600余人。聚焦名师队伍、研训机构专业性建设等主题,在教师国培计划中协同实施省级骨干教师、名师名校长、教师培训团队等合作项目11个,列支培训经费607万元,培训教师、校(园)长700余人。
“自贡、荣昌实施数字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加大了对优质资源的使用力度,也使我市与荣昌地区教师优质资源能够及时共享共鉴。”市教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三年,自贡市分批累计投入资金180万元,建成“自贡市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目前平台收集各类教学资源达17000余种,累计上传市级优课1036节,名师名课堂112节。

同时,自贡、荣昌通过“管理论坛”“学术年会”“校长论坛”“教师论坛”“专题研讨”等交流活动,为两地教师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在活动中总结提炼两地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共同探讨教育教学改革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推动两地在学校治理、教育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交流共鉴。
改革求突破谋发展 助力攻坚克难见实效
推进成渝发展主轴教育一体化试点项目,自贡不是“零敲碎打”,而是多点发力、系统推进。
在加强教育综合改革制度保障方面,自贡-荣昌两地通过共同探讨、分头实施、总结交流、取长补短来相互促进。我市出台《关于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星级校长、教师和教研员”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自贡市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自贡市中小学人才引进实施办法》,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教育改革,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推动全市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

在共同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方面,2022年我市各区县开展编制动态管理、村小与法人级学校一体化办学和综合性考评、实施集团化办学新路径及激励机制,完善教师交流轮岗制度,试点推进义务教育“县管校聘”管理。
在以督促改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方面,我市建立教育督导评估专家队伍,结合实际,明确了教科所具体承担评估监测工作。着力建设教育评估监测队伍,推进落实人才资源共享。2021年,全市建立11个类别市级教育督导专家库,专家库人数102人;建立了“盐都未来工程”督导评估专家库,共计52人;建立了综合评估类和基础教育评估监测类的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共计163人。建成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监测平台,落实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指标监测。2020年,我市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2个二级指标作为平台建设重点监测内容,积极开展指标情况监测和数据分析,共同促进“成渝协同”教育评价改革工作。
在推行集团化办学模式促进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目前全市共建立教育集团43个,260余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加入集团化办学,累计投入经费300余万元,470余名教师在集团内跨校交流任教任职。全市共有江姐小学等4所学校成功创建为四川省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共同体领航学校。

特色教育资源做纽带 促进两地学生交流
自贡、荣昌地域文化独具特色,两地建成了以地方特色文化为主的“文化传承”和“红色教育”两条研学旅行示范基地。
自贡市建成以中国彩灯博物馆、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和自贡恐龙博物馆3所博物馆及扎染、剪纸、龚扇等传统技艺为主的“文化传承”研学实践基地;建成吴玉章故居、邓萍故居、卢德铭故居和江姐故居4条红色教育实践路线。
荣昌建有学生综合实践基地,拥有荣昌红色家园、吕玉久烈士纪念馆、喻茂坚纪念馆、铜鼓山英烈园以及夏布小镇、安陶小镇等研学资源。
2021年,自贡召开了全市研学旅行推进会,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自贡市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推进自贡市研学旅行的实施方案》,将中学研学旅行的范围扩大到成渝双城经济圈地区,通过搭建成渝双城经济圈研学基地、研学师资交流平台,促进自贡、荣昌两地研学旅行融合发展。
拓展成渝协同宽度 加快两地“融圈”步伐
坚持“川渝一盘棋”,才能更好促进成渝区域协同发展。
2020年12月,内江、自贡两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签订了《教育同城化发展框架协议》,确定了内江自贡教育同城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推进教育同城化发展相关工作。两市在教育资源互通、师生交流、学生培养、师资培训、职业教育等方面展开更加深入的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人才,有效推动教育互惠,打造教育区域发展共同体。
2023年2月,自贡、内江、宜宾三市与重庆綦江等七个地区通过川南渝西教育共同体联席会议表决,正式加入川南渝西教育共同体,并签订《川南渝西教育共同体框架协议》,正式成为川南渝西教育共同体理事会成员(含荣昌)。“加入川南渝西教育共同体,将有助于扩大自贡教育对外交流合作,加快教育“融圈”步伐,共同体主动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着力从队伍共建、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三方面推进教育协同发展。”市教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成渝发展主轴教育一体化试点项目”的实施,促进了自贡、荣昌两地教育协同发展,探索建立了成渝发展主轴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加强了校际教师的合作交流,实现了“合作共赢”的预设目标。自贡将以改革实验新成效为起点,继续以好的经验与做法推动我市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陈凡逸)
编辑:彭彦彰
责任编辑:刘汶林
编审:吴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