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生最近在市一医院切除了20多个胃息肉,这是他第二个年头切除这么多胃息肉。明年,他还需要切除20余个胃息肉。
市一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钟黄介绍,像张先生一样的患者并不在少数。采取分批次切除而不是一次性清除胃息肉,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如果胃息肉数量较多,一次性全部清除,可能会导致其胃粘膜完全受损。分期分批更为安全。
胃息肉是指胃黏膜凸出于胃腔而形成的局限性、隆起性病变,通常患者不会出现明显症状。大多数胃息肉的癌变风险较低,且癌变还与息肉的位置、大小、数目、形态及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态有关。
根据病理标准,胃息肉可分为胃底腺、增生性、腺瘤性三种类型。前面两种息肉癌变风险都较低,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腺瘤性息肉。
胃底腺息肉可能与长期口服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有关,多发生于女性。增生性息肉则通常与幽门螺杆菌、十二指肠反流等长期慢性炎症有关。该种息肉的癌变几率约为2%,且绝大多数的直径都大于2厘米。腺瘤性息肉是良性上皮性肿瘤,具有较高的癌变风险,一般建议切除,并定期复查。
对一些小于1厘米的小息肉,医生一般会根据息肉病理类型、临床特征及患者意愿,来确定是否行手术切除治疗。如果是像张先生一样的胃多发性息肉,数量高达几十个,分期手术切除更有利于保护胃粘膜。
胃息肉的发生有很多因素,包括基因遗传、胃黏膜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幽门螺杆菌感染、不恰当地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不良的生活习惯等。据张先生回忆,他的病因可能与年轻时常年疲于工作应酬、生活作息不规律有关。
钟黄提醒广大市民,预防胃息肉应及早戒烟戒酒,饮食少脂、少辛辣,并积极治疗胆汁反流、幽门螺杆菌感染。同时,遵医嘱用药,避免不恰当地、长期使用抑制胃酸的药物。(郝勤)
编辑:周馨钰
责任编辑:冉华阳
编审:吴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