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脐疝
脐疝是一种常见但鲜为人知的疾病。它主要表现为肚脐的突出,形成一个“鼓包”。脐疝的发病率并不低,在腹壁疝中仅次于腹股沟疝。在小孩中较为常见(约1/6),而成人发病率相对较低(约2%左右)。在成人腹壁疝中,脐疝约占6%-14%。每年约有175000例脐疝手术患者。
脐疝可以简单理解为肚脐位置的疝气,主要表现为肚脐的突出。有些患者可能会以腹痛为主要症状,最后经专科医生检查发现是脐部疝气。根据欧洲和美国疝学会的定义,脐疝被定义为“在脐环中央位于正中线的原发性缺损”。
二.主要表现及风险
脐疝的主要表现包括肚脐处的包块,特别是在咳嗽、提重物、体育锻炼等用力时更为明显。其他可能的症状包括腹部疼痛,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疼痛都发生在脐部。此外,还有一些少见的胃肠道不适症状。
脐疝的主要风险在于疝嵌顿和坏死。由于脐环扩张性不佳,挤入其中的肠管和网膜等结构可能会受到挤压导致缺血坏死。因此,及时治疗脐疝至关重要。
三.发病原因
脐疝的发病原因是因为脐部是人体的一个潜在薄弱点。这个位置是我们与母体连接的关口,类似于战略上的关键点。由于缺乏肌肉和强大的筋膜覆盖,这个地方容易成为敌人突破的口子,就像打仗一样。
尽管存在薄弱点,为什么大多数人没有脐疝呢?在军事上,所有重要关口都会派遣重兵把守。我们的脐部天然薄弱,但在人体进化过程中,会形成一些保护机制。例如,脐筋膜和圆形肝韧带附着于脐环下缘,形成一个遮挡,就像我们派出重兵把守一样。然而,有些人在发育过程中缺乏脐筋膜和圆形肝韧带的附着,导致脐部容易失守。
此外,妊娠期、腹水或腹膜透析患者等慢性腹壁膨胀伴随着腹内压增高、腹肌纤维拉伸、结缔组织无力等因素也可能导致脐疝的发生。约20%的肝硬化患者可能因为腹水引起的腹压升高、脐静脉扩张以及营养不良导致的肌肉或结缔组织无力而发生脐疝。
四.治疗方法
脐疝的手术修复方法主要有两种:缝合修复和补片修复。缝合修复类似于衣服烂了洞,直接缝起来;而补片修复则类似于打个补丁。我们常说的微创修补是通过腹腔镜进行缝合或补片修复。可以将其类比于吃素菜还是吃荤菜这个修补方式,而手抓还是用筷子夹则是不同的途径。
根据目前的证据,对于小于1厘米的脐疝,可以考虑采用缝合修复。但对于大于1厘米的脐疝,则建议采用补片修复。目前有两种缝合方式,Keel技术(将缺损分为两层进行缝合)和Mayo技术。梅奥诊所是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医疗机构,其缝合方式相对复发率较低。其中,梅奥技术是在1901年由该机构的联合创始人报道的,对于小于2厘米的脐疝,复发率约为10%。而最近的欧洲报道显示,补片修复的复发率约为4%左右。
作者:罗金龙 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 汇东普外科
编辑:冉华阳
责任编辑:周馨钰
编审:喻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