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高视角,更大格局。
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入报告,为做好教育数字化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全省率先建成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全市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100%,多媒体教室普及率达100%,中小学全部实现“班班通”,全省教育数字化转型调研工作座谈会在自贡召开……一组组数字格外抢眼,一项项成果令人振奋,自贡正以教育数字化赋能教育现代化。

A.
加强统筹谋划汇聚强大合力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改革,在川南片区率先全域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认定,在省内率先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
教育数字化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赛道、新动能,更是推进基础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新要求、新举措。百尺竿头,如何更进一步?市教育体育局党委通过一线调研发现,当前,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中的一些内容与数字时代发展要求相比还有差距,教育领域的一些难点堵点有待进一步解决。推进教育数字化,以数字技术为教育赋能,有利于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教育强市建设提速增效。
为此,市教育体育局专题部署推进全市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均成立以“一把手”为组长的工作小组,统筹负责开展工作,构建了上下贯通、由点到面、重点下移的组织保障体系。

B.
强化基础建设打造优质载体
2020年至2023年,按照“装备一所,达标一所”的标准化建设要求,我市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和装备建设工作。全市共计投入资金1.54亿元,完成443所学校教学仪器装备采购。其中采购计算机3519台、教学一体机1730台,改扩(新)建网络教室239间,新建创新实验室15间,新增学科专业教室19间,新增基础实验室32间,新增录播教室19间,投入1360.32万元完成教室照明改造5371间。

在教育数字化赋能教育现代化技术装备方面,我市已经取得积极成效。
——中小学校完成互联网全部覆盖。市教育城域网出口带宽全年达72GB,实现了全市所有中小学校互联网全部覆盖并统一出口,上网实名认证,各校出口带宽达200M以上。建成了一批数字化校园学校,实现校园内一般区域有线覆盖,重点区域有线无线全覆盖,其中新增学校全部实现了校园内无线全覆盖。
——平台建设得到优化。市教育城域网数据中心现拥有250T的数据存储和容灾备份40T。在建成教育体育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学情分析系统、督导管理平台、人事档案管理平台、教体系统资产内控管理服务平台、全市招生报名系统、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基础上,新建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智能化管理系统等平台。进一步推进“自贡市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加大了对优质资源的使用力度,优化名师工作室,使我市教师优质本地资源能够及时共享,现已收集各类资源达17000余种,容量达60T。
——推进全市学校教室智慧照明改造。建成自贡市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监测大平台,并积极推进与区县平台的对接工作。截至2023年10月底,市直属学校完成改造171间,大安区完成改造345间,贡井区完成改造402间,高新区完成改造353间,自流井区完成改造368间,沿滩区完成改造695间,富顺县完成改造568间,荣县完成改造2466间。
——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得到增强。全市师生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显著提升,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共同筑起网络安全防线。市教育体育局积极涵养网络安全生态,号召全市师生、家长参与到维护网络安全工作中来,推动我市教育体育系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协调发展。
——软件正版化工作得到推动。通过宣传和培训活动,教师和学生对正版软件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能够熟练地使用正版软件进行教学和研究。
——圆满完成高考、中考听力考试保障任务。全市各中考、高考考点均建设了两套完全独立的听力播放系统,部分含小语种考试的高考考点,也建立了主备两套播音系统。经统计,2023年中考、高考考点共新建系统9套,维护系统106套。

C.
强化平台推广聚焦应用实效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信息化技术逐渐渗透到教育教学各个方面。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我市多措并举,以主题培训和活动竞赛的方式,不断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
我市与中国教师研修网通力合作,围绕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制定研修计划,立足应用、靶向学习,整校推进、全员参与。共分配参训指标14923名,覆盖6个区县、237个参训单位,建立了1290个校级工作坊。截止培训结束,学员登录学习14795人,合格14705人,优秀学员1229人,参训率99.14%,合格率98.54%,优秀率8.24%。
10月,我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智慧教育平台应用能力提升专项培训,从数字赋能教育变革、教学研究提能增质、学生培养自主创新、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课后服务扩容增效等角度入手,深刻阐明了智慧教育平台应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实效性,指出了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探索深化“双减”、服务“停课不停学”、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新路径,充分发挥平台在助学、助管、助教、助研等方面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促进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我市以比赛为载体,开展了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活动、学生信息素养大赛等多种形式的应用活动。“信息化技术为学校教师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工具。”市二十八中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李大文说,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大家运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互动教学平台等信息化技术工具,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据悉,在“课堂大比武”活动评选中,我市参赛作品连续三年部优、省优获奖率全省领先,市教育体育局连续七年荣获省优秀组织奖。2022年,根据省里的参赛指标分配,我市推荐了80件作品参加省级活动(国家课程)评选,其中78件作品获得省奖;6件作品参加省级活动(地方课程)评选,其中5件获得省奖;10件作品参加省级课后服务活动评选,其中8件获得省奖;3件作品参加省级特教活动评选,其中1件获得省奖。同时,21件国家课程作品在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中胜出,被评为“部级精品课”。

信息化技术是学生观察世界、探究世界、拓展视野的便捷工具,为科学课堂打开了新思路。2021年,我市在四川省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竞赛中,获得创新实验奖1件、一等奖1件、二等奖1件、三等奖1件;在四川省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中,获得一等奖1件、二等奖4件、三等奖3件。2022年,在四川省中小学实验技能竞赛活动中,获一等奖3件、二等奖3件、三等奖2件;在四川省第九届幼儿园优秀自制玩教具展评活动中,优秀自制玩教具获省二等奖2件、三等奖13件、提名奖5件。2023年,在四川省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中,获一等奖3件、二等奖4件、三等奖8件。
风好正是扬帆时。以教育数字化赋能教育现代化,把数字资源的静态势能转化为教育改革的强大动能,必将为全面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陈凡逸)
编辑:冉华阳
责任编辑:周馨钰
编审:舒旭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