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网记者 卜一珊
11月13日,全省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工作会在自贡召开。作为国家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城市、四川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首批试点城市,我市在会上亮出的“自贡答卷”再次引发关注。
市域内就诊率上升到95.8%;公立医院门诊次均费用全省最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覆盖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基本建成医养结合“半小时服务圈”……这一组数据体现了自贡纵深推进医疗改革的成果。
近年来,自贡市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学习借鉴三明医改经验,把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作为改善民生福祉、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一体谋划部署推进,聚焦“看病贵、看病难”,勇涉“深水区”,敢啃“硬骨头”,让更多百姓共享医改“红利”。
自贡医改,破局而立。今年4月,我市成功申报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改革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自贡敢于下深水,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工作纳入党政目标绩效考核,明确患者看病费用和看病难度下降、公立医院专科能力和管理能力提升、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排名进位的“两降两升一进位”具体目标,细化制定126项监测指标,月监测、季调度、年考核,确保高质高效推进。
我市还落实集采使用政策,建立价格动态调整机制,调价833项,推广DRG、按床日、按人头等多元支付方式,引导医院规范服务、控制成本。公立医院门诊次均费用全省最低,住院次均费用同比降低2.2个百分点。
建立人才高层次“编制池”,鼓励公立医院引育博士等高端人才,试点开展高级职称自主评审,探索特定岗位津补贴制、重大贡献激励制,激活医院内生动力。

在强化投入保障方面,2019年以来,全市财政卫生健康投入年均增长18.6%,高于财政收入增速8.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还大力实施卫生健康重点建设项目36个、总投资105亿元。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期盼有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干净整洁的诊疗区,病人正安心地接受治疗;银白色的智慧体检小屋,不时有村民前来测量血压、心率;CT、电子胃肠镜、血液透析机等设备齐全……日前,记者走进沿滩区瓦市镇中心卫生院洪沟院区,很难想象这些“高大上”的设施设备会出现在一家乡镇中心卫生院。

“这一切都得益于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医院的有关负责人解释,今年以来,通过持续改善诊疗环境、升级诊疗设备,引进专业人才,打造特色科室,让辖区群众在基层医院都能享受便捷急诊急救服务,基本实现不出远门就能看得好常见病、多发病的目标。
建设区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是为了解决农村卫生优质资源短缺的问题,通过完善县域内医疗救治、急诊急救、人才培训、技术指导、公卫示范五大中心职能,基本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标准,着力提升基层常见病、多发病、急诊急救等疑难危重病的诊疗水平。
在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中,自贡突出优质高效,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社区医院22个,培育省级基层临床特色科室14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设置中医馆。同时,实施村卫生室信息化赋能行动,开展智慧AI辅助诊断。
“这是富顺县童寺镇中心卫生院的一名患者腹部的螺旋CT平扫片,我们的医护人员在精准识别后,及时将诊断结果传回了卫生院。”记者在自贡市区域医学影像远程诊断(会诊)中心,市一医院医务人员仲建全指着影像传输系统大屏幕介绍说,目前,这个远程诊断(会诊)中心已辐射全市所有县区,签署协议单位多达90家。

改革不仅要有“深度”,还应有“温度”。自贡市加快互联网建设,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互通共享,网格化组建医疗集团4个、县域医共体2个,牵头医院选派74名骨干驻点传、管理帮、技术带,实行“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据悉,今年远程服务12.5万人次,基层总诊疗量占比提升到56.1%。
不止于此,一系列有“温度”的改革也正逐渐落地实施:不断优化老年健康服务供给,实施银龄健康工程“六大行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覆盖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基本建成医养结合“半小时服务圈”;创新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构建“前端普遍服务、中端监测预警、末端精准干预”的社会心理健康全程服务链条;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全省率先建立“保调赔防诉”多元化解机制,实现公立医疗机构医责险100%全覆盖……
改革永远在路上。我市将系统实施优质医疗扩容、分级诊疗体系完善、系统集成改革深化、现代管理能力提升“四大工程”,以改革思维、创新举措破解难点堵点,努力打造全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样板”。(市卫健委供图)
编辑:张文瀚
责任编辑:陈继东
编审:吴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