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网记者 周姝
作为自贡首次出台、专门支持自贡彩灯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十条措施”出台的背景是什么?从起草到落地,有怎样的故事,最大亮点又是什么?11月20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

目前,全市彩灯、仿真恐龙主营和关联企业发展到1000余家,年产值总计达60亿元。其中,保持常年经营的有200余户、规上企业32户。彩灯从业人员有5万余人,另有季节性用工5万余人。依托彩灯、仿真恐龙等特色产业,自贡成功创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

“自贡彩灯产业的核心是自贡灯会和彩灯制造业,尽管已取得不俗业绩,但离产业化集群化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面临骨干企业少、模式单一、科技创新不足、融资难、人才紧缺等困难。”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总规划师蹇华表示。
据悉,自贡彩灯声名远扬,但产业总体规模偏小,全市彩灯企业9成以上为中小微企业,相对大体量的头部企业少,集群化发展缺乏引领。尽管自贡彩灯产品输出额在国内外市场占据绝对优势,但多以举办灯会、采取现场拼装式承制和劳务输出为主,附加值较低。
此外,彩灯属非遗传统工艺,生产制作技术主要为焊接、丝扎、捆扎、裱糊等,科技含量较低,无核心技术,无工业化生产手段,彩灯产业还停留在人员密集的劳务型作业层面。
蹇华坦言,本次措施的出台,正是为了进一步优化彩灯企业发展环境,增强企业发展活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破解企业发展难题,为彩灯企业和彩灯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作为中华文化载体之一的自贡彩灯,在彰显文化自信、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坚实基础。

起草过程中,工作专班走访调研彩灯企业20余家次,召开起草研讨会8次,组织市级有关部门、区县政府、行业组织、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召开专题座谈会,深度研讨彩灯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及彩灯行业面临的痛点难点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具体措施。《措施(征求意见稿)》通过征求多方意见,收到意见建议15条,其中,采纳11条、部分采纳1条。
10月16日至22日,《措施(征求意见稿)》在市政府网站上公开征集社会各界意见。10月27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支持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自贡)建设推动彩灯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


支持企业开拓市场。我市将坚持“政府搭台、企业主体、行业组织”的模式,借助大型展会、招商洽谈等,组织彩灯企业开展“自贡彩灯百城行”“自贡彩灯点亮世界”等活动。对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名单,或“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名单的,给予相应补贴。



编辑:欧亚非
责任编辑:郑皓匀
编审:吴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