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现在的学生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在大安区回龙镇中心校的“耕育园”里,同学们就能经历春启、夏勤、秋获、冬扬,感受四季的更迭。学校将智育、劳育有机融合,充分利用校内可用资源开辟种植区域,让学生们用实际行动诠释劳动光荣,认识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记者了解到,该基地的每个地块都有一个班级标识,A1-A6是八年级1班到6班,B1-B6是九年级1班到6班,C1-C6是七年级1班到6班,每个劳动区块都创建了“二维码”,只要用手机轻轻一扫,就能够清晰地了解到学生们在劳动教师指导下进行“春播秋收”的劳动过程,“二维码”的内容涵盖蔬菜种植方法、步骤、食用介绍以及班级劳动实践照片。
“学生们所种的各种蔬菜长势良好,近期我们的莴笋也喜获丰收,收获后,各班又在这些地里种上了青菜、萝卜、卷心菜等。”该校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
据悉,该校除了校园内的劳动实践,还有家庭劳动实践以及社会劳动实践,形成了“家校社”的联合。一年多以来,学校成功开展了“劳动周”“丰收节”等活动,以传统佳节为契机,组织学生参与“包粽子”“打糍粑”“做春卷”等劳动实践。提高了孩子们的劳动意识与节约意识,从中学会珍惜与感恩,触摸“粒粒皆辛苦”的意义。

到了丰收季,各班学生或将收获的蔬菜送到食堂,做成美味佳肴,全校师生共享劳动成果;或直接带回家,与家人同享劳动丰收的喜悦。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中锻炼了能力,收获了快乐。

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优化农作物结构,将“耕育园”规划成蔬菜园、水果区和花卉区,让学生从课堂走到更宽广的大自然中去体验劳动的乐趣,让学生在以劳养德、以劳促智、以劳创美、以劳健体的劳动实践教育模式下茁壮成长,奋发向上。(何芯锐)
编辑:彭彦彰
责任编辑:刘汶林
编审:吴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