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网记者 罗乐 李秋玥 文/图

春茶独芽因采摘期短、产量小,故得名“报春芽”。“物以稀为贵,现在我们给到的鲜叶收购价已经提高到138元/斤。按照4斤鲜叶制1斤干茶计算,光原材料成本就要550元以上。”3月5日晚,位于荣县度佳镇白坡村的茶花谷农业开发公司负责人肖志伟告诉记者,于天气原因,目前独芽产量不高,新茶产能并未得到完全释放。“刚刚统计了一下,今天独芽的入库量在400斤左右。鲜叶不过夜,我们的工人马上就要动起来。”肖志伟说。

当晚7点,加工车间灯火通明。筛选、萎凋、杀青……一系列繁复而细密的工作极为考验制茶师傅的耐心,且每道工序之间都有30分钟至1个小时的间隔时间。杀青后,制茶师傅再次对茶叶进行分筛。接下来仍然是漫长的等待,直到师傅们将半成品倒入已经预热的炒茶锅。

炒茶是绿茶制作的重头戏,一般持续20分钟。记者看到,在这一过程中,机械带动炒茶扫帚在锅中旋转炒拌。扫帚用毛竹扎成,纤细且颀长,产自北方。每一锅茶叶的炒制需要根据温度、茶叶状态去调整、判断。因此,制茶师傅会随时关停电机,并用手掌插入锅内感知温度,或捧起茶叶查看干湿程度。此时此刻,附着在茶叶芽尖上的细小绒毛(茶毫)犹如无数精灵肆意翻飞,其数量也成为衡量茶叶嫩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这道工序相当于模拟传统的纯手工制茶技艺,不同之处在于能够让茶叶受热更加均匀,水分蒸发的同时保证色泽的鲜嫩,但对叶片本身有一定的破坏性。”制茶师傅黄传友表示,尽管是半机械化作业,但锅温多少、翻炒速度、火候大小,匠人的心思还是得沉浸在这锅茶里,不能有丝毫分心。等到三四成干,茶香扑鼻,即可出锅,随后进行理条、风干和加香。

“我们现在的状态就是上午休息,下午调试设备,晚上制茶到凌晨2点以后。这样的状态将一直持续到清明以后。”肖志伟的合作伙伴、河南信阳人刘军忠告诉记者,由他带领的制茶团队常年在川内奔走,按照信阳毛尖等名优高档绿茶的制作工艺对川茶进行加工,将散装成品茶打包后发往雅安市名山区茶叶交易市场按照顶尖绿茶的价格进行销售。

一片“茶叶”撑起一个“茶业”。据悉,荣县现有茶叶加工企业数量已达45家(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4家),年加工能力达3.5万吨,2023年出口绿茶加工量达2.48万吨。
编辑:张翠娜
责任编辑:郑鑫玉
编审:喻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