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曾涛
自贡网记者 缪静 王跃
大安区燊海井路旁凉高山牌坊坝往里走,穿过错落民居和一片废弃的厂房,一座颇具规模、气势不凡的清代建筑院落呈现眼前,李亨祠堂便坐落在凉高山与大山铺之间的屈家山山坳里。祠堂背后和左右环靠土丘,坐南向北,四面环绕高大的风火墙。

登上附近废弃工厂大楼屋顶俯视李亨祠堂全貌,整个建筑尚保留有大小七个完整的院落,沿中轴呈严格对称,组成并列的三条南北向轴线,构成一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修建于清道光年间的李亨祠堂,整体建筑为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3040平方米,建筑面积2028平方米,基本保持清代建筑原貌,建筑雕饰、构件反应川南地域特征。该建筑为四川地区典型的穿斗结构,是川南民居宗祠建筑的典范。2012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亨者,名振亨、字集庵,时人以李亨称其人,以人名代之以凉高山屈家山李氏宗祠。与其兄弟在道光年间(1821—1850)创办一井,见功起家,自立盐号运销。随着咸丰战乱,淮盐梗阻,川盐空前畅销,李振亨遂成自贡盐商之首。李亨发家后,于道光末期在凉高山屈家山建祠,并购置祠田,筹办祠堂义学,抚恤孤贫鳏寡老弱等。值得一提的是,当地李亨祠路便是因其终点的李亨祠堂而得名。

此外,祠堂是祠田、义学等运作模式的物质载体,其空间布局记录了中轴线主祠与西平堂支祠的关系,是清代宗祠制度的物质鉴证。作为清代自贡著名大盐商李振亨的祖祠,它对研究自贡清代的盐商建筑和盐业经济发展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据李氏族谱记载,李振亨的高祖本齐,清初时自原籍江西入川,居住在自流井洗脚河坎上佃田为业,极为贫困,至李振亨发家。其所建祠堂采用石、砖等近代材料,风火墙、空斗墙、驼峰这些移民元素在该建筑中大量使用,是四川清代大移民的见证,体现了移民带来的湖、广、江西等各地建筑元素被本土化并最终融入四川民居建筑的历程。
【原标题】盐都文物·镜像③探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系列报道|凉高山牌坊坝有条路以“它”命名
编辑:张文瀚
责任编辑:王跃
编审:吴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