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是城市发展大动脉。日前,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近年来,内江坚持建设与管养并重,运营与兴业并举,着力在优化完善路网、提升路况水平、加强管理养护、夯实安全基础、提升运输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和乡村运输“金通工程”高质量发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面貌改善工作。

截至2023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4465公里,路网密度按国土面积计算达到每百平方公里268公里,撤并建制村与合并后新村实现100%直连直通,30户及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比例达到82%,公路列养率、客运通达率、物流节点覆盖率均达到100%,基本构建起“外通内联、运行高效、客货畅流、安全便捷”的“四好农村路”,极大地方便了农村群众生产生活出行,有力促进了乡村产业升级和农村就业增收。
尤其是2023年,内江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县(市、区)省级示范县实现全覆盖,全国示范县即将实现“零”的突破(威远县已通过交通运输部公示),乡村运输“金通工程”省级样板县已达到2个(隆昌市、市中区),“四好农村路”市级示范镇已评定32个、县级示范村评定366个,示范创建品质更优、范围更广、成效显著。
路网的进一步畅通,激发了“兴业富民”新动力。
服务产业,全面激发经济效益。立足“以路带产”“以路兴业”,推进“交通+产业”融合发展,近年来建设乡镇通三级公路、幸福美丽乡村路、通村联网公路共计1136公里,有力支撑肉牛肉羊、内江黑猪、资中血橙、威远无花果、特色水产等特色产业,全面激发经济效益。
连通景点,有效激活旅游经济。围绕全市10个AAAA级景区和13个AAA级及以下景区,建成市中区白沱沿江路、隆昌市圣灯镇至古湖街道公路、威远县老君山公路等166公里旅游公路,扩大交通运输有效供给,提高景区景点通达度,引领“交通+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交通运输服务体系。
创造岗位,增加群众就业创收。充分利用农村公路点多线长分布广的特点,积极开发“四好农村路”领域就业岗位,近两年来提供工程建设岗位近2000个,养护管理岗位5900余个,帮助脱贫户近3700名,人均年增收超过1.5万元。
路网的进一步畅通,满足了“乡村发展”新需求。
统筹推动乡村“金通工程”发展。响应群众出行需求夯实运输基础,新建招呼站牌2500余个,开通农村客运线路300余条、运行车辆1150余辆,开通城乡公交线路80条、投入公交车119台,积极推行农村客运片区化经营和定制式、预约式服务,更好满足农村地区出行需求。隆昌市、市中区成功创建四川省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样板县。
统筹推动农村客运发展。科学制定农村客运发展规划,出台补助政策和实施意见,补贴农村客运保险和燃油费用,动态培育农村客运线路,合理配置运力,保障群众出行需求。大力发展县、乡、村三级快递物流体系,推进交邮融合发展,建成县级快递物流仓配中心5个,镇级快递物流运营中心70余个,村级快递物流节点924个,开通通村客车附搭小件快递运输线路104条,开展小件附带运输客运车辆257台。
统筹推动“交邮商供”融合发展。立足“交商邮供”融合发展服务高效运输,建立完善县、镇、村三级快递物流体系,充分利用邮政、供销和客运现有渠道、网络、仓储、人力等资源,通过合理设站布局、优化农村邮路、调整车辆排班等方式,积极开辟农村客货邮运合作线路,降低农村物流成本。
编辑:刘汶林
责任编辑:彭彦彰
编审:吴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