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网记者 幸维微 李婷

疟疾,俗称“打摆子”,是一种主要由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现在已知的有5种可感染人体的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诺氏疟原虫。典型临床症状为周期性的寒战、高热、出汗。因个人差异和感染虫株不同,疟原虫感染后的临床表现也不同,也可能无明显临床症状或出现腹泻等不典型症状。
1.以按蚊叮咬传播为主:被感染疟原虫的雌性按蚊叮咬是疟疾传播的主要途径。
2.少数可经输血传播,偶有患病孕妇经胎盘感染胎儿。
1.所有人群均对疟疾易感,非流行区人群进入疟疾流行区感染风险较高。目前,我国每年往来疟疾流行区(主要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东南亚地区)的人员频繁,前往这些流行地区进行旅行、务工、商贸等人员均有感染风险。
2.我国疟疾流行区的疟疾传播媒介按蚊广泛存在,疟疾传播的流行因素并未消除。
防蚊灭蚊,避免蚊虫叮咬,是预防疟疾的重要手段。前往疟疾流行区应做好个人防护,一是做好室内防护,安装纱门、纱窗防蚊,使用蚊帐、蚊香、杀虫气雾剂灭蚊;二是做好户外防护,尽量穿长袖衣、裤,暴露在外的皮肤应涂抹驱蚊剂;三是减少或避免在黄昏和夜晚蚊虫活动高峰期到户外活动。
短期前往流行区回国后1个月内或长期旅居流行区回国后2年内,如果出现寒战、发热、出汗、腹泻、关节酸痛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当地疾控或定点医院(见下表)就医并主动告知旅居史,以提高诊断的及时性,减少误诊和漏诊。确诊疟疾后需按医嘱全程、足量服用抗疟药物,避免出现复发和耐药。若不及时治疗,恶性疟病例可能发展成重症,甚至导致死亡。

编辑:张翠娜
责任编辑:郑鑫玉
编审:吴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