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盐都文物·镜像⑪|听!“巷子里”宝藏宅邸传奇

2024-05-07 18:07 自贡网

0

分享

视频/曾涛

自贡网记者 缪静 王跃

“才子之乡”富顺,有座明朝遗留下来的“甘尚书院”,即甘氏族人代代相传的有“圣旨”的“甘氏总祠”,位于富顺县富世街道五府山社区北门巷83号附5号。

巷子里的“省保”甘尚书院 记者 叶卫东 摄.jpg
藏在巷子里的“省保”甘尚书院。 记者 叶卫东 摄
落日余辉中,古建筑更显沧桑斑驳质感。 记者 叶卫东 摄.jpg
落日余辉中,古建筑更显沧桑斑驳质感。 记者 叶卫东 摄

穿过城市高楼大厦,来到富顺县老城区,漫步在狭窄的小巷中,沿线遍布老旧民房,挤出一条狭窄的路面,一砖一瓦都沉淀着岁月的痕迹。市井烟火中,触手可及的是近处的老旧楼栋墙壁,远处则是绵延起伏的屋顶,一眼望不到头。“省保”甘尚书院隐藏于此。

一砖一瓦都沉淀着岁月的痕迹。 记者 叶卫东 摄.jpg
一砖一瓦都沉淀着岁月的痕迹。 记者 叶卫东 摄
门前露台的石雕围栏 记者 叶卫东 摄.jpg
门前露台的石雕围栏记录着历史。 记者 叶卫东 摄

该建筑为三进四合院,占地154平方米。尽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遭拆毁,现仅存二进院落,但如今从外观看,仍能感受到明朝时期的建筑特色。“甘氏总祠”的大门口建有一道如牌坊的墙,墙的正门上方用青花瓷片嵌着“甘氏总祠”四个大字,正上方嵌有一块刻有“圣旨”二字的汉白玉石头(现由县文物局存放在富顺文庙内)。正门进去的第二道门上挂有一块匾额,上书“尚书门第”四个大字。旁边柱头上有一块立着书写“尚书第”三个大字的牌匾。

整体来看,民居建筑结构为穿斗式木构架,北面为风火墙,南为悬山式小青瓦屋面,檐下尚保存部分木雕撑弓雀替。门前露台有石雕围栏,雕有假山、花草、山川等图案。民居屋面及木构架保存较为完整,木雕及石雕刻工精美,对研究富顺县明代民居建筑特色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建筑和艺术价值。

斑驳的瓷片上仿佛跳跃着一个个无声的音符。记者 叶卫东 摄.jpg
斑驳的瓷片上仿佛跳跃着一个个无声的音符。记者 叶卫东 摄

作为自贡少有的名人宅邸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其命名的“甘尚书”何许人也?

记者从渤海世家尚书门第甘氏总祠文化研究会了解到,“甘尚书”名甘为霖,富顺人,生于1486年,明嘉靖二年进士,历任工部郎中、工部左侍郎进位尚书加少保兼太子保。曾掌管全国屯田、水利、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官办工业等,在太子及王公大臣们子弟读书的学校从一品官职,相当于全国最高学府的副校长。其一生清廉,不畏权势,殁后御赐葬祭……“甘尚书”的故事在富顺老百姓口中传为佳话。

美,藏在细微处。记者 叶卫东 摄.jpg
美,藏在细微处。记者 叶卫东 摄
斜阳下延绵起伏的屋顶,一眼望不到头。记者 叶卫东 摄.jpg
斜阳下延绵起伏的屋顶,一眼望不到头。记者 叶卫东 摄
岁月更迭,墙边留下多少代人的足迹。 记者 叶卫东 摄.jpg
岁月更迭,墙边留下多少代人的足迹。 记者 叶卫东 摄

“草根出身,成长为明朝嘉靖皇帝手下的正一品大员,且一生清正廉明。”甘为霖的事迹,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一,说明只要“有自信、遵道德、讲奉献、重实干、求进取”,梦想终归会变成现实,为后世的寒门学子们树立了榜样。其二,为官清廉,敢同贪腐集团作斗争,不怕遭到权贵们的报复,不怕被诬陷,不怕被罢官,给后人树立了廉洁从政的榜样。

【原标题】盐都文物·镜像⑪探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系列报道|听!“巷子里”宝藏宅邸传奇

编辑:宋姿熠

责任编辑:欧阳宏梅

编审:喻佳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