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网记者 王朝晖
悠悠岁月,让自贡沉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给这座城市中的博物馆留存了诸多“宝贝”。但在“好酒也怕巷子深”的网络时代,这些“宝贝”怎样能让更多人认识和喜爱,进而促进博物馆经济的发展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走访了“五一”期间游客数量大增的我市三大博物馆。
峨眉山市“梦之旅”旅行社的李女士,今年“五一”假期第一次以导游身份带团来到我市。李女士说,到自贡一般会选择两个点参观,当天发车当天返回,因只需100多元旅行团费,经济实惠,颇受欢迎,而参观点中必定有自贡恐龙博物馆。第一次参观恐龙馆,李女士跟普通游客一样,感到十分震撼,甚至在馆内差点忘了招呼“团员”。她说,“沉浸在这里,好像穿越了亿万年。”
自贡恐龙博物馆是世界三大恐龙博物馆之一,也是中国第一座专业性恐龙博物馆。今年2月,全国首批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项目名单公布,该馆名列其中,全省仅2个单位入选。4月,自贡恐龙博物馆又成为“四川省首批文博研学基地”。而在此前,该馆利用数字技术改造升级传统展览,使科普内容更为广泛,与观众的互动也显著增强。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自贡恐龙博物馆开发的文创产品及衍生品已有80多个品种,包括文具、图书、玩具等。这些实用、好玩又有纪念意义的产品,除了深受孩子们喜欢,也成为很多游客来此打卡后的收藏品。
同样是来自峨眉山市的陈先生夫妇,已是近八旬的年纪。老人说,此次来到自贡,是家里出动了两台车的自驾游。一大家子白天游恐龙馆,晚上看灯会,要在自贡市区住一晚。老人边说边刷手机找“攻略”,盐业历史博物馆进入了一家人的视野,他们希望离开前,多玩几个地方。
始建于1959年,以西秦会馆为馆址的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近年来制作了一系列文物小视频,改造了“卓筒井顿钻凿井技术”“修治井技术”“现代采卤技术”3个互动模型,将数字技术融入陈列展示,增强了藏品与观众的互动性,也给这些既古老又专业的技术增添了“亲和力”。2023年,该馆参观人数创历史新高。
今年是位于彩灯公园内的中国彩灯博物馆开馆30周年。“五一”前夕,升级改造完成的该馆正式对外开放,展出了从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借展的“北京人”燃火灰烬,以及13组各具特色的自贡彩灯,让游客可以清晰地了解灯的起源及自贡彩灯文化的发展历程。
“升级后的博物馆还融入了模型、沙盘、投影、油画、国画、线描等表现手法,使展陈更具灵活性与多样性。”彩灯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馆在线下通过开展彩灯制作教学、灯谜猜猜乐等活动增强了游客的体验感,线上则利用数字技术加强了彩灯文化的推广力度和广度。
“五一”假期,我市大力开展“自游盐龙灯·贡享研学行”研学主题活动,推出“地学探秘之旅”“非遗传承之旅”“乡村振兴之旅”三大主题研学线路,以“沉浸式+个性化”为亮点,为市内外游客带来全新体验,吸引了20多万人次参与。这一火热现象也预示着我市不断擦亮“金字招牌”、大力发展博物馆经济的未来可期。
在全国旅游大市场持续升温的背景下,深入开发“多幕场景流动、多角色扮演、多感官体验、多技术应用”的沉浸式旅游,是吸引更多游客、升级消费体验的有力抓手。与时俱进的我市各大博物馆乃至文博群体,不仅带动着交通、住宿、餐饮、商贸、文娱等多业态的发展,也助力着城市美誉度的提升。文博单位自身收入增加,也会给未来规划、建设、维护运营带来更多选择。
(本文配图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张才
责任编辑:陈继东
编审:喻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