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历史遗存光芒闪耀——自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综述

2024-05-08 20:48 自贡网

2

分享

自贡网记者 缪静 王跃 陈凡逸

千年盐都,古老而年轻。早在清道光年间便依靠人工,钻凿出世界第一口超千米深井,以古法制盐为代表的传统技艺延续至今,众多非遗与时偕行实现跨界融合。
千年盐都,文化底蕴厚重。盐、龙、灯和红色文化凝练成自贡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作为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特且不可复制,蜚声海内外。
进入新时代,自贡立足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全方位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传承,接续打响城市品牌,让多姿多彩的优秀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中迸发出新活力、新光彩,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 记者 叶卫东 摄.jpg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 记者 叶卫东 摄
探源寻根“保护第一”
让更多文物“活”起来

大公井遗址、燊海井、汇柴口古盐道、西秦会馆、桓侯宫、张伯卿公馆、李亨祠堂……传承两千年井盐文明的自贡,历史遗存灿若星辰。据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数据,我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2404处,约70%与盐业相关。其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及联合申报的国保文物点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8处。

自贡“国保”桓侯宫 记者 叶卫东 摄.jpg
自贡“国保”桓侯宫 记者 叶卫东 摄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文旅兴市”战略,不断完善工作机制,高位推进文物保护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就西秦会馆、江姐故居陈列馆等文物保护利用和博物馆工作作出指示并专题听取相关工作汇报,主持召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题会议,并开展专题调研。在实施立法保护方面,先后出台《自贡市井盐历史文化保护条例》《自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自贡市恐龙地质遗迹保护条例》已通过市人大三审。

“国保”张伯卿公馆 记者 叶卫东 摄.jpg
“国保”张伯卿公馆 记者 叶卫东 摄

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指出:“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为此,我市通过完成文保单位数字测绘项目、有序推进盐业遗产申遗、加强文物建筑保护修缮、活化利用文物场所等工作,全面加强文物保护利用。

2022年,四川省文物局联合重庆市文物局,拟跨省将川渝盐业遗产联合申报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尔后,四川省文物局审核通过自贡盐业遗产申遗申请书并提交上报国家文物局。享誉中外的“千年盐都”——自贡,以其得天独厚的盐业资源、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领衔川渝盐业遗产联合申遗。

DJI_0376-2.jpg
王爷庙 记者 叶卫东 摄

争取中省文保项目资金2361万元,完成桓侯宫、江姐故居、三多寨李一福堂等5个文保项目;江姐故居保护利用项目荣获全省文物保护利用优秀项目;目前正在实施玉川公祠修缮等8个文物保护项目……我市通过开展文物建筑专项保护行动,印发《自贡市文物建筑修缮保护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等方式,持续加强文物建筑保护修缮,31处亟待修缮文物建筑将在三年内得到有效保护修缮。

正在修缮中的“国保”玉川公祠 记者 叶卫东 摄.jpg
正在修缮中的“国保”玉川公祠 记者 叶卫东 摄

让文物“活”起来,把文脉传下去,一项项有益探索在盐都大地铺陈开来——

国保单位张伯卿公馆、桓侯宫完成修缮并免费对外开放,依托燊海井建成燊海井遗址博物馆,利用贡井南华宫建成自贡抗日献金运动陈列馆,利用仙市陈家祠堂建成家风馆,依托荣县镇南塔成功打造成为白塔山公园,依托富顺钟鼓楼、古县衙提质文庙-西湖4A景区。

在文物勘探调查工作中主动作为,自贡大力实施“千年盐都探源工程”,在探源寻根、传承振兴、弘扬新风上下足功夫,千方百计让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焕发时代生机。

以“文气”聚“人气”
文博突破求新加速“扩圈”

刚刚过去的“五一”黄金周,“文博热”持续升温破圈,成为城市内涵比拼的大舞台。作为拥有备案博物馆、陈列馆19座(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2座、国家二级博物馆1座)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贡以“文气”聚“人气”,掀起客流小高峰,再一次点燃文旅市场。文旅消费“旺起来”,传统文化“潮起来”,到自贡旅游,打卡以盐、龙、灯为主题的三大博物馆成为假期“顶流”。

自贡恐龙博物馆内  记者 叶卫东 摄.jpg
自贡恐龙博物馆内  记者 叶卫东 摄
盐博馆内川剧吐火表演.jpg
盐业历史博物馆内川剧吐火表演  记者  叶卫东  摄

一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市属三大专业博物馆接待游客217.9万人次,创历史新高。2024年春节假期,全市文博场馆接待游客68.4万人次,同比增长145.1%;收入同比增长85.7%。其中,自贡恐龙博物馆接待游客24.47万人次,同比增长44.2%……

数据说话,折射行业新趋势。“文博热”如何成为城市文化新名片?

推动综合类和专题类博物馆建设发展,自贡力度空前。去年,自贡恐龙博物馆、盐业历史博物馆两大国家一级博物馆双双入围“全国百强博物馆”行列。《人民日报》聚焦自贡恐龙博物馆科普研学活动,进行专题报道。自贡博物院、荣县博物馆、富顺县博物馆等综合类博物馆及魏明伦戏剧馆、全市首家非国有博物馆(自贡源远井盐藏品馆)先后建成,全市备案博物馆总数由2022年之前的4座增至目前的19座。

节日里的盐业历史博物馆人头攒动 记者 叶卫东 摄.jpg
节日里的盐业历史博物馆人头攒动 记者 叶卫东 摄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革命类场馆建设齐头并进。截至目前,我市建成了江姐故居陈列馆、自贡抗日献金运动陈列馆等革命类场馆9座,江姐故里红色教育基地入选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吴玉章故居陈列馆被授牌为中国人民大学校史和人才培养教育基地……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红色文化符号,正通过红色场馆的建设,以崭新的面貌涌现。

仙市古镇陈家祠大门  记者 叶卫东 摄.jpg
仙市古镇陈家祠大门  记者 叶卫东 摄

不做活“求特、求新”文章,就没有吸引力、引爆力。我市在博物馆陈列展览提档升级上持续“下深功”——自贡恐龙博物馆2号馆于去年建成开放,基本陈列“岩石上的巨兽时代”荣获全省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盐业历史博物馆完成展陈数字化提升;中国彩灯博物馆完成灯史厅基本陈列改造提升。

“活起来”更要“传下去”
守护非遗共有精神家园

“承载着‘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美好愿景,扬帆出海!”5月1日,“荣州陶”一澄东坡文人壶首次在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和美国纽约数字资产交易所同步发售成功,现场欢声一片。荣州陶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因具备中华文化代表性,该案例成为探索中华文化数字资产国际流通和传播体系搭建的创新之举。

非遗表演 记者 叶卫东 摄.jpg
非遗表演 记者 叶卫东 摄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贡扎染亮相中国国际时装周,走出国门的“老布料”,以传统元素掀起流行新风尚;自贡灯会、富顺豆花入选首批“百城百艺”四川非遗品牌……

非遗闪耀,生生不息,薪火相传。自贡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积淀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项项非遗犹如一朵朵绚烂之花,绽放着时代的华彩。

非遗糖画展示 记者 叶卫东 摄.jpg
非遗糖画展示 记者 叶卫东 摄

据统计,我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4个、省级非遗项目23个、市级非遗项目61个、县(区)级非遗项目117个,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和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十大非遗类别;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8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53人、县(区)级代表性传承人112人。

自贡“小三绝”剪纸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 记者 叶卫东 摄.jpg
自贡“小三绝”剪纸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 记者 叶卫东 摄

为持续深化非遗保护工作,我市实施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相关数字记录和抢救性记录工作有序开展。与高校协同开展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配合承办了四川大学2022自贡彩灯传统技艺与当代孵化研修班;“自贡扎染艺术创新人才培养”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

杂技、制茶、草编、石雕、酿醋等传统技艺竞相绽放,成为历久弥新的文化印记。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

非遗玻璃吹塑作品展示 记者 叶卫东 摄.jpg
非遗玻璃吹塑作品展示 记者 叶卫东 摄

我市以活动为载体,着力提升非遗传播力,3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亮相《非遗里的中国》,自贡彩灯点亮中国工艺美术馆(非遗馆)“2024甲辰新春灯彩会”,自贡扎染入驻中国工美馆(非遗馆)文创店;通过积极搭建平台,推动非遗跨界融合,四川轻化工大学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正式授牌“中国彩灯学院”;推进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中华彩灯大世界、燊海井古法制盐遗址入选首批“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自贡灯会上榜中国十大节庆品牌;依托省非遗保护传承基地(体验基地),打造“非遗研学之旅”,开发非遗研学课程20余套,提供体验项目30余种,年接待研学游3万人次以上……

体验制茶技艺 记者 叶卫东 摄.jpg
体验制茶技艺 记者 叶卫东 摄
体验彩灯制作 记者 叶卫东 摄.jpg
体验彩灯制作 记者 叶卫东 摄

依托盐、陶、茶、醋等贴近生活的非遗项目,我市不断开发系列日用产品,彩灯、扎染、龚扇、剪纸等开发衍生文创产品上百款,并通过互联网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加强宣传推广,入驻“天府安逸买”、淘宝、京东等平台,借助互联网拓展非遗产品销售渠道,年销售额超亿元。近3年,自贡非遗文创产品获中国旅游商品大赛1金、1银、1铜,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2银、1铜。

从历史中走来的文化遗产,融入时代的朝气,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焕发蓬勃的生气,更好地滋养社会、惠及民生。

编辑:宋姿熠

责任编辑:缪静

编审:喻佳

热门评论2 条评论

  • 自贡扎染皮革2024-05-09 10:21
    赞0

    自贡立足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全方位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传承,接续打响城市品牌,让多姿多彩的优秀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中迸发出新活力、新光彩,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牛皮单向阀

  • 自贡观察网友938995672024-05-09 06:32
    赞0

    探井盐文化 寻盐都根脉 以藏品说话 还历史本真 感谢《自贡网》!在文中第二部—— 以“文气”聚“人气” 文博突破求新加速“扩圈”​ ​谈到了自贡源远井盐藏品馆。展馆愿为我市的“文旅兴市”作做最大努力。

下载自贡网APP,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