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凉山纪行(3)| 希望的田野 耕耘的画卷——凉山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2024-05-24 10:31 自贡网

0

分享

自贡网记者  喻佳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凉山考察时为凉山的发展指明方向。

2021年6月,四川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在凉山州召开。

2020年7月,凉山州正式印发《凉山州乡村振兴规划》,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和生活富裕”几个方面重点发力,上下联动、多方参与,绘就出凉山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

当前,凉山正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点带面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努力绘好具有凉山特色的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势见效。

凉山从脱贫攻坚迈步乡村振兴,彝乡盛开幸福花。.jpg
凉山从脱贫攻坚迈步乡村振兴,彝乡盛开幸福花。

而今的凉山,山河升腾着新鲜的气息,乡村弥漫着幸福的味道。

动态监测守底线 精准帮扶促振兴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凉山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把贫困群众“扶上马送一程”,力争将返贫风险降到最低。

三年以来,凉山不断完善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据州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介绍,全州坚持把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作为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着力构建常态化监测帮扶体系,已落实州县乡村四级网格体系人员3.09万人,并以季度实行“红黑榜”激励考核。同时,常态化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做到“小康路不落一户一人”。

现今,凉山将持续深入开展防止“漏测失帮”暗访行动,倒逼监测帮扶责任压紧压实,进一步优化完善网格监测力量,依托凉山州“三农”大数据平台,持续开展跨部门联席会商,畅通信息共享渠道,把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牢牢守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产业致富有路子 幸福生活有盼头

8884元。这是2020年凉山脱贫人口的人均纯收入,比国家划定的4000元脱贫标准翻了一倍还不止。

凉山白乌镇长麻村千亩万寿菊丰收。.jpg
凉山白乌镇长麻村千亩万寿菊丰收。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发展。在“宜业”乡村的打造上,坐拥安宁河谷平原的凉山州,将锚点打在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凉山片区”上,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研学教育、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105.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也通过产业支撑,鼓起了钱袋子、过上了好日子,并且满怀激情地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迈步前行。

2024年3月以来,会东县蓝莓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处处生机盎然,一株株翠绿的蓝莓树随风摇曳,一串串蓝色果实缀满枝头,园区里春季采摘工作正如火如荼进行。

会东县蓝莓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项目目前已投资3.2亿元,建成4500亩高标准蓝莓示范园,配套500亩苗圃基地,于2020年被评为州级现代农业园区,现正争创省级产业园。

据了解,从年初至今,园区蓝莓实现销售收入超1000万元,下一步,园区将积极践行社会责任,联农带农促增收,全力冲刺蓝莓年总产量1500吨、收入9500万元目标,助力乡村振兴。

凉山州拥有得天独厚的光热气候本底优势,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较好。2023年,凉山粮食播种面积800.3万亩,产量252.7万吨,较上年增加了5.5万吨,全年出栏生猪501.3万头,水果、蔬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持续增长,分别达153万亩、134万亩、14.2万亩。

同样是今年3月,位于G5京昆高速德昌出口南侧的一座现代化园区拔地而起,1栋12层楼高的新型办公楼与3栋配套用房次第排开,格外引人注目。这是该县打造的攀西地区农业产业融合新标杆——品新德昌供港果蔬产业园。园区占地面积80.59亩,投资3.2亿元,目前项目主体建设基本完工。

在品新德昌供港果蔬产业园,这座以打造供港蔬菜为主体,结合创意农业和科技展示,形成集生产、交易、展示为一体的花园式现代产业园正朝气蓬勃地拔节生长。在这里,和传统的交易模式不同之处,交易方坐在大厅内,通过电子大屏可以清楚了解到由数字交易中心整合的市场与产地信息,实现果蔬产销直接交易且有据可依,大大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产业园全面投用后,将以果蔬菜产业“小切口”,推动全州农业产业“大变化”。

乡村弥漫着幸福的味道。.jpg
乡村弥漫着幸福的味道。

当下,凉山正聚焦特色农业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狠抓农业园区建设,全力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促融合,聚焦打造粮油、生猪、草食畜、水果、烤烟、蔬菜6个百亿级,林果、蚕桑、马铃薯、花椒、家禽、种业、中药材、花卉8个十亿级现代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全国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和“天府粮仓凉山片区”,为做好特色农业大文章、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易地搬迁移下山 美好日子往上攀

2020年11月,凉山州最后7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在这场史无前例的硬仗中,全州累计有7.4万户、35.3万贫困群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告别了山高路远恶劣环境,搬到了设施完善的安置新居。

但是,搬得出只是第一步,如何实现稳得住、能致富才是关键。三年以来,凉山不断深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有序推进搬迁群众稳岗就业。

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悬崖村村民们陆续搬进了昭觉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安置点的新居里,开始新的生活。.jpg
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悬崖村村民们陆续搬进了昭觉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安置点的新居里,开始新的生活。

美姑县牛牛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是凉山州最大的集中安置点之一,西荣、北辰两个社区安置了全县13个乡、57个村、2209户、1.1万人。

每天上午8时许,社区的街道上热闹起来,不少安置点居民穿着工服到社区边的乐美扶贫工厂上班。乐美扶贫工厂,是为牛牛坝安置点量身打造的就业场所。这条连接了乐山、凉山的“超级生产线”,针对安置点2209户“每户一人就业”的思路,可吸纳2000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在此务工。

和乐美扶贫工厂相似,在越西县占地3600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大瑞苹果产业园中,数百名脱贫群众正在务工,他们不仅每天有100元左右的劳务收入,还可通过土地流转、二次分红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收入。

越西县大瑞镇现代农业(苹果)产业园,成为凉山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样板。.jpg
越西县大瑞镇现代农业(苹果)产业园,成为凉山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样板。

现在,在凉山每一个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几乎都有一个像乐美扶贫工厂、大瑞苹果产业园一样的新型产业基地。与大型扶贫工厂、园区同步发力的,还有一大批直接建在安置点的中小型扶贫车间,它们都为搬迁群众就近务工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州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统计,2023年,全州进一步优化驻外农民工工作站布局,依托安置点周边产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推进搬迁群众就业,建立稳定吸纳搬迁群众务工的长效机制,全州易地搬迁劳动力已实现务工就业10.22万名。同时,全州编制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项目214个,计划投入资金25.66亿元,已完成建设项目108个,其余未完工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

如何持续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后的社区治理水平?2023年,凉山印发了《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治理巩固提升行动工作方案》,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等多项工作,开拓社区治理新路径,确保安置区组织体系更加健全、治理机制更加完善、治理手段更加有效、社区更加稳定和谐,让群众能安居乐业。

跨越千里山和海 甬凉协作一家亲

2021年,党中央着眼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作出开展新一轮东西部协作的重大决策。

于是,浙江对口四川,宁波对口凉山,宁波10个区(县、市)对口凉山11个县。从人才输入到产业发展,三年时间里,一句“千里甬凉情”,见证了在宁波帮扶下,凉山的真切变化和两座城市之间的心心相印。

2021年,宁波市人民政府与凉山州人民政府签订《东西部协作框架协议》,立足“凉山所需、宁波所能”,建立协作推进机制,深化拓展战略合作,推动产业、劳务、人才、消费、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协作,着力打造全国新发展阶段东西部协作标杆。

2022年,宁波市114所学校与凉山州100所学校结对,44所医院与凉山25所医院结对,121个乡(镇)与116个乡(镇)结对,村、社区企业(社会组织)结对帮扶220个村。

2023年,凉山全年到位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6.5亿元,规划实施协作项目181个,开工181个,开工率100%,当年完工164个,完工率90.61%,资金支付6.07亿元,支出进度93.34%。建立援建帮扶车间74个,吸纳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4592人,其中脱贫人口1641人……

宽敞整洁的车间,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赶制订单,生产现场一片繁忙。.jpg
宽敞整洁的车间,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赶制订单,生产现场一片繁忙。

在“国之大者”的宏大叙事下,在全方位的甬凉协作过程中,宁波·凉山如何联手续写东西部协作的“大文章”?如何为凉山乡村振兴铺就“共富路”?其中,产业协作是关键,是脱贫攻坚的“压舱石”,也是乡村振兴的“金钥匙”。仅启动协作三年以来,宁波就在凉山实施了154个产业项目,投入协作资金超10亿元,占全部协作资金的一半多。

通过政府牵线搭桥,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闻讯跟进。“宁波市场+凉山产品”“宁波总部+凉山基地”……相隔2500公里,这些项目与当地特色优势产业融为一体,补链、育链、强链,形成了10条一二三产贯通、农文旅融合的产业链。

在盐源县,苹果酒项目、苹果渣生物饲料项目、苹果树下养鹅项目串珠成链,“把每一个苹果吃干榨净”,已经带动果农人均增收10%以上。“我们还在开发苹果猪项目,会有更大的‘钱景’。”宁波苹果渣生物饲料项目负责人丁玲说。

在金阳县,从牧草种植到种牛培育,再到养殖、销售环节,全链条贯通,全产业提升,金阳牛成了全县的支柱产业。投资这个项目的宁波企业家陈雅红告诉记者,“喝着天然矿泉水、在云端长大”的金阳牛,已走上宁波市民的餐桌。

山海不为远,携手奔未来。在东西部协作征程中,两地人民勇担重任,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合作程度越来越深,取得了丰硕成果,缔结了深厚友谊。接下来,两地将坚决贯彻东西部协作部署要求,坚定走好“山海路”、持续念好“山海经”、同心唱好“协作曲”,以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优成效,心手相牵,全力以赴谱写协作发展新篇章。

描和美乡村画卷 绘乡村振兴蓝图

推进乡村振兴,凉山勠力前行,当前全州正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绘好具有凉山特色的新时代“富春山居图”。

凉山乡村生机盎然。.jpg
凉山乡村生机盎然。

“金窝银窝,不如碧窝。”在凉山州宁南县松新镇碧窝村,流传着这样一句约定俗成的“名言”。2024年2月,记者走进碧窝村3组,一排排白墙黛瓦的“小别墅”整齐划一地坐落在半山腰上。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松新镇、碧窝村党员干部对群众进行分片包户,完善治理网格,强化“五净”入户,将农户庭院、卧室、厨房、厕所和个人卫生五项指标摆在突出位置,制定量化标准,加强帮扶指导,帮助农村群众改善生活习惯。

谈起变化,碧窝村村民刘加国说:“以前我们是住在对面那座山上的,一下雨院子里全是泥,出门更是满脚泥巴,低矮的土坯房又黑又小,很不方便,现在你看多干净多亮堂。”如今的碧窝村已然焕然一新,这番美好的景象,得益于基层干部和群众齐心协力谱写新篇章。

当前,碧窝村正以夯实产业基础为支撑,以推进人居环境卫生整治为载体,以强化服务功能建设为依托,实现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生态好,组织强、新村暖。

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修课”,更是关乎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必答题”。2023年6月21日,州委、州政府出台《凉山州“美丽乡村”行动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健全工作机制,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助力农业强州战略和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同时,州委、州政府组建“三农”工作专班,抽调后备干部50余人,大力开展“美丽乡村”行动,动真碰硬找问题、盯死看牢抓整改,全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奋力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父老乡亲们,家庭卫生要保持,客厅杂物常清理,垃圾要用桶来装……父老乡亲们,卫生设施要配齐,垃圾不要随手丢,牲畜关进畜圈里,房前屋后勤打扫,沟边水清无杂草,人人会夸村貌好!”

走进全州各乡镇、村(社区),远远地就听见“村村响”广播正在循环宣传播放这首由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吉狄马加撰写的“美丽乡村”行动彝汉双语《劝导词》。为全面保持村庄社区长效整洁,凉山还分别制定了农户、村庄、安置点等“五净三美四好”人居环境整治标准和常态化清洁清扫机制,乡镇干部每天深入农户家中,帮助形成良好生活习惯。

现今,行走在凉山的村村寨寨、乡镇社区,“聚落秀美、环境优美、社会和美”的宣传语映入眼帘,各集中安置点和农户家庭正在实现“管理好、设施好、服务好、环境好”“庭院净、户内净、厨房净、厕所净、个人净”。

目前,凉山正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结合实际实施厕所、畜圈、厨房、储物间“四大革命”,启动了185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建设,依法依规将行业资金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倾斜,力争到2027年将全州所有行政村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凉山,大山大水大资源。未来,凉山干部群众将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继续看清矛盾点、找准着力点,全力推进各项工作,为“五彩凉山”谱写锦绣华章!

编辑:余凤

责任编辑:李钰华

编审:吴山冠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