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车高、天车长
我家住在天车旁......
这首儿歌耳熟能详
伴随着几代盐都人童年成长的岁月
传唱至今
如果说,自贡是川盐古道的恢弘起点,那么,位于贡井区的艾叶古镇就是盐运古道上的璀璨明珠。水陆盐运石滩、古驿道、古桥、古转盐码头……无不在诉说着那部悠久的井盐生产史。
炎炎夏日,笔者沿着旭水河一路向艾叶古镇走去,波光粼粼的河面点亮愉悦的心情。行至观景台,极目远眺,艾叶滩的美景一览无余:河水在石碛上奔泻翻腾,泼喇喇激跳出千万股水流,如银蛇飞腾,颇为壮观,不愧为“盐运古道第一滩”!
在道路的另一边,就是艾叶镇井盐天车工艺馆。
绿树掩映、屋舍俨然,工艺馆与周边的田园风光,以及美景如画的乡村风貌融为一体,空气中还有一股淡淡的桐油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轻轻推开古色古香的大门,琳琅满目的缩小版天车映入眼帘,高矮不一的天车模型、可电动演示的天车井场模型……将50平的房间装得满满当当。天车作为中国井盐历史上用于钻井、采卤的地面设施,记录了井盐业和井盐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也展现了盐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墙上的海报也详细介绍着贡井的天车:东源井、金流井……“天车,是千年盐都的历史见证,贡井在自然的造化和历史的积淀下孕育了丰富深厚的古盐文化,这方土地因井盐散发出独具风情的魅力。”工艺馆相关负责人黄泽章慢条斯理地介绍着。
谈起为何开办井盐天车工艺馆,黄泽章滔滔不绝。
“现在天车这么少,要是我也不做天车模型了,那后人怎么知道天车长啥子样子?”今年74岁的黄泽章是家族中的第四代辊工(建造天车的工人叫辊工,俗称辊子匠),从十七八岁的小伙到如今头发花白,他将青春献给了天车。
退休后,秉承着“传下去”的理念,黄泽章萌生了做缩小版天车的想法。“开始都是我自己在家里做,前几年,艾叶盐业历史文化陈列馆收藏了我制作的天车模型,去年,艾叶镇政府又主动找上门,说要修建井盐天车工艺馆,还免房租、免水电费,我和另外两位老辊工一拍即合,就安心在这里制作天车模型了!”
一根根细细的杉木圆木棍和无数楔子等制作天车的材料,经过打磨、捆扎、上色等工序就能做成一架架精美的缩小版天车。“做一架天车要几十道工序,每一道都马虎不得,才能保证天车的平衡和美观。制作一架30厘米高的小天车,需要加班加点做3天……”抚摩着亲手制作的一架架仿制缩微天车,工艺馆的师傅们像夸奖自己的孩子一样,有说不完的话。
目前,工艺馆能独立制作缩小版天车的只有三人,黄泽章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天车技艺失传,“希望有更多的非辊工人员学习制作缩小版天车,将我们的经验和技艺继承下去,也欢迎大家前来观赏!”
近年来,艾叶镇党委、政府依托川盐古道、井盐文化等底蕴,结合小镇自身特色,在注重历史文化环境的保护和文脉延续的基础上,对古镇用地结构和使用功能进行调整,打造成集井盐文化、古镇旅游、生态观光、文创感悟、特色商贸为一体的“盐韵小镇”,让艾叶古镇这颗井盐文化旅游明珠重放异彩。
从古至今,旭水河奔流不息,映照着矗立在贡井的天车,细细诉说这座浸渍了浓浓盐味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前世今生。(李惠玲)
编辑:李钰华
责任编辑:余凤
编审:吴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