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床”,孩子在成长中多少都经历过。这是孩子在学会自主控尿前的一个必经过程。但如果孩子出现经常尿床的情况,就需要警惕是否患有遗尿症。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李天梁解释,遗尿症是指5岁以上的儿童,每月至少发生两次夜间睡眠中不自主漏尿,并持续3个月以上,没有明显精神和神经异常,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与多发病。
夜间遗尿的主要原因为成熟延迟、遗传因素、夜间多尿、膀胱容量减小和逼尿肌过度活动等。遗尿症会引起自卑、焦虑、悲伤或沮丧、不爱社交、沉默寡言、活动或注意力障碍、影响睡眠、学习成绩不良等。家长不经意间的玩笑打趣,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不良的心理障碍。
“婴幼儿由于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对脊髓初级排尿中枢控制能力较弱,出现尿床是正常现象。”李天梁说,一般来说,孩子到5周岁左右,已经能够自主控制排尿。如果孩子超过5周岁,仍然较频繁地出现不受控制地尿床现象,就有可能患上了遗尿症,需要尽快就医。
李天梁提醒,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从治疗的第一天起,家长就应记录好孩子的排尿情况。调整孩子的生活习惯。 每天下午4点以后少饮水,晚饭最好少吃流质,保证大便通畅;临睡前两小时不要喝水,也不宜吃西瓜、桔子、生梨等水果,以减少夜里膀胱的贮尿量;睡前有喝奶习惯的小孩,将喝奶的时间提前。应该使孩子的生活、饮食起居有规律,防受凉,半夜不强制叫醒孩子;避免孩子过度疲劳及精神紧张;坚持睡午觉,防夜间睡得太熟,不易被大人唤醒起床小便。父母应耐心地寻找原因,通过和谐沟通解除孩子的尿床、顾虑、尴尬;千万不可打骂、指责,否则容易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定时唤醒孩子进行小便,并对孩子进行膀胱功能训练。(胡高莲)
编辑:金艳
责任编辑:冉华阳
编审:吴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