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高考暂告一个段落。从考前的高度紧张到考后的高度松弛,考生在一紧一松之间也隐藏着许多心理隐患。“考完”并不意味着一切都结束了,还要警惕“考后综合征”。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身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黄维亮说,有些考生会因考试成绩不理想或对考试成绩期望过高,出现过度紧张、焦虑、烦躁等反应,这些就是“考试综合征”。其实,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家长可以看看孩子有没有这些症状。过度玩乐心理。考试完之后,过度放松自己,比如打游戏、上网,一玩就是一通宵,使得生活作息等与考试前产生巨大变化。悲观沮丧心理。考前对自己抱以较高的希望,但由于考场发挥失常,考后往往情绪低落、沮丧自责,觉得自己对不起父母老师,甚至伴有强迫思维,不愿与亲朋好友接触、也不愿出门。迷茫无聊心理。从紧张的节奏中突然完全放松下来感觉失去了具体的目标和动力,会感到不知所措,整天无所事事,并开始寻找刺激或发泄冲动。紧张焦虑心理。虽然考完了,但成绩并没有出来,持续焦虑所以吃不好睡不好,整天处于一种惶惶不安中,情绪不稳定,甚至出现一些躯体不适的症状。家庭冲突爆发。考前全家目标一致,隐藏了很多隐患矛盾在考后集中爆发,甚至出现恶性事件。
面对考后综合征,考生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疏导:
1.直面失败,合理发泄。承认自己的失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这件事情一点都不丢人。如果没有考好,不要憋着,用自己喜欢而又不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方式,发泄情绪吧。
2.适度放松,转移注意力。每当自己压力大,或者陷入挫败感时,适当的休息,放松一下,或许能让大脑清醒,重新思考要怎么做才能改变下一次的考试结果。每个人的放松方式是不同的,你只要选择最适合你的方式就好了。
3.生物钟的稳定规律。无论你是处于紧张焦虑的漩涡里,还是自责的阴影中,亦或是沉浸在放纵的诱惑中,记住,保持生物钟的相对稳定性。也就是说,尽量保护好饮食有节、起居有常、适度运动这三大法宝对你的心身健康至关重要。
4.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如果你发现一个人冥思苦想或者父母朋友的道理与安慰很难帮助到你,影响到了你的社会功能超过两周,痛苦还在持续肆意蔓延却很难与自己和解,就需要主动寻找专业性帮助了。(李如蓝)
编辑:金艳
责任编辑:刘汶林
编审:舒旭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