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广袤田野舒展美丽画卷——富顺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和美乡村

2024-06-27 21:14 富顺县融媒体中心

0

分享

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富顺一直都在奋力实现这个美好的愿景。放眼全县,乡村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基层治理卓有成效,百姓安居乐业兴业,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在广袤田野上徐徐舒展开来。

近年来,富顺紧扣“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五态五同”,坚持整体规划、分批实施、精品打造的思路,高质量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业态同融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作为农业大县,夏粮生长旺季,富顺乡村的水稻、高粱漫山遍地,在灿烂阳光照耀下青翠欲滴,再过一段时间就将金黄透红一片,迎来大丰收。

“为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我县构建了完善的农业产业体系。”县委农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主要是科学布局并加速推动“4+3”(中稻+再生稻、高粱+再生高粱、柑橘、生猪4大主导产业和现代种业、农业装备、烘干冷链物流3大支撑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通过核心示范、引领带动,发展中稻+再生稻产业基地40万亩、优质高粱生产基地15万亩、高标准优质柑橘产业带26万亩;推动生猪产能保持年出栏60万头以上,并加速全产业链发展。

在此基础上,增强粮食生产能力,紧扣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丘区示范,重点建设“一园两点四片五环线”粮食生产示范区,因地制宜推广“2+2+1”“稻稻渔”等粮经复合种养模式,2023年示范推广粮经统筹面积11万亩以上,打造“豆+”复合种植示范片5万亩;粮食播面133.3万亩、产量56.1万吨;今年大春播栽118万亩,增加0.5万亩。全县粮食总产量连续三年进入全省前10。

加快农业园区建设,是富顺推出的又一重要举措。紧扣全省“天府粮仓·千园建设”行动,规划布局现代农业园区“五园十二核”,投入资金3.15亿元升级打造农业园区,富顺柑橘园区和水稻高粱园区分别创建成为省五星级和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获评全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推进典型县。

同时,积极延伸产业链条,聚焦农业“接二连三”,加快培育全产业链发展业态,培育远达美乐、俊峰粮油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4家,有序推动粮油、白酒、果汁、调味品等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年总产值达90亿元以上,农产品电子商务、订单农业等农业新业态稳定发展。做好“土特产”文章,加快产业品牌化发展,打造“富顺再生稻”“富顺柑橘”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认证“富顺再生稻”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注册“富顺再生稻米”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创成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2个。

形态同构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我们现在不用到外面务工,在家门口就能找到钱了,农村环境、基础条件各方面都比以前好多了。”兜山镇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的胡家村村民拿着刚领到的工资,满脸笑容。该村农业产业园项目流转土地近2000亩,村民获得土地流转费近50万元,每年提供就业岗位近1000人次。同时以“企业+生产基地+集体经济+农户”模式鼓励村民参与集体经济建设,进一步提高村民收入,2023年被评为全县第一批和美乡村。

在实施“千万工程”进程中,富顺明确示范推进机制,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为城乡融合发展关键突破口,积极探索科学建设路径,研究制定《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基础版、标准版、精品版建设标准》,明确“545”类别、标准清单和年度计划(其中基础版5项、标准版4项、精品版5项),逐项量化建设内容,2024—2027分四年梯次升级打造基础版村191个、标准版村120个、精品版村50个。

在基础设施方面着力补齐短板,近4年共投入资金3.66亿元升级“五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32个村,新改建农村道路360公里,建设小型水利设施1260处等,农村公路、互联网、4G网、电网通组率均达100%,自来水覆盖率92%,获评全省“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大力实施农村电网改造三年行动,去年消除小方杆2151根,低电压台区基本清零。

在公共服务方面持续进行优化,加大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建设投入力度。坚持教育经费投入“两个只增不减”,财政教育支出均保持在4%以上,近3年逐步撤并、调整、新建农村学校146所;投入3000万元实施乡镇卫生院“建改提”工程,建成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4个,村(社区)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率达80%;优化完善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探索公立医疗机构与敬老院“两院一体”改革,基本实现覆盖城乡的医养结合“半小时服务圈”。

在基层持续提升治理水平,坚持党建引领健全治理体系,突出抓牢“四治融合”和“乡情小院”基层微治理两个重点,形成基层治理向院落微单元延伸覆盖的工作态势。“乡情小院”经验做法得到省委相关领导的肯定性批示,并入选“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制度“微改革”十大典型案例。此外,突出打造县乡村三级文化服务平台,深化新时代乡风文明“十大行动”,建成全域覆盖的镇村文化场(馆)205个,创成国家、省级文明镇村7个。在建设平安乡村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设乡村“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推广运用“川善治”等平台,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建成“平安乡镇(街道)”“六无平安村(社区)”195个。

生态同建擦亮绿水青山发展底色

小别墅式的川南民居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的绿植盎然生长,清澈的小溪从门前潺潺流过……狮市镇马安村大力改善环境美化家园,加上发展生猪柑橘等产业、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丰富乡村文化内涵等,全村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先后获评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全省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先进村、省级四好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

人居环境改善,是“千万工程”最直接的体现。富顺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突出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发展,聚焦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县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提升。

近年来,富顺在整治人居环境上下了大功夫。积极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治理“三大革命”,生活垃圾治理在川南率先采取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方式,县级每年投入3600万元保障“收转运”一体化运行,形成常态化有效治理机制,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覆盖率达100%。狠抓整村推进,改造提升无害化卫生厕所5000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3.8%。突出抓好“千村示范工程”,行政村生活污水有效处理率达77%以上,乡镇污水处理率80.6%。富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经验被省《三农要情》刊发推广。

同样收到好效果的还有全域推进面源污染治理,压实属地责任,常态巡查监管,持续加强化肥农药减量、畜禽粪污治理、秸秆禁烧、“河长制”等重点工作,建立健全问题整改和督导约谈机制,同时加强畜禽粪污和秸秆综合利用,废旧农膜回收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86%、91%、9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富顺在全省率先建成渔政智能执法监控指挥平台,积极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突出抓好渔民安置、就业保障等,加强联合执法,健全打击非法捕捞长效联动机制,组建专职巡护队伍,聘请社会志愿者巡护队,构建完成“人防-技防-物防”监管体系,形成党政同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全域监管的工作格局。

文态同兴构建多元一体文化体系

近几年,除了城区文旅商旅火爆以外,富顺乡村文旅农旅也是持续升温,常态化举办“醉美乡村”文化旅游节、赵化千人坝坝宴、板桥桃花节、童寺油菜花节、福善采茶节、兜山瓜果采摘节、古佛和飞龙桑椹采摘节……各种活动四季常开,经济社会效益非常可喜。

产生如此良好的效果,得益于把乡村文旅纳入全域旅游总体布局,《富顺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明确编制了“一城两廊四区四古镇”为重点的文旅全域发展规划。“一城”,即古县城核心区域;“两廊”,即富顺沱江百里画廊、五条沟—青山岭山水文化走廊,包括狮市、琵琶、安溪、赵化、怀德、长滩、富世等镇(街道);“四区”,即古县城文化旅游体验区、东部山林探险徒步区、南部山湖休闲度假区、西南森林休闲游赏区;“四古镇”,即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赵化古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狮市古镇、省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长滩古镇、抗元名城怀德古镇。(许鹏)

编辑:余凤

责任编辑:李钰华

编审:吴山冠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