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成都7月24日电(杨进、石冰莹、王康)近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与科研团队历经数年,成功研发出了一套针对下肢及足踝矫形手术的智能规划技术。结果显示其在肢体畸形诊断效率上实现了大幅度提升,并有效降低了手术难度,为我国下肢及足踝畸形疾病诊疗的发展注入了创新活力。

“我国下肢畸形种类繁多、患者庞大。这类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骨骼畸形、疼痛、步态异常,甚至还可能出现自卑、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华西医院骨科足踝外科与肢体矫形中心负责人张晖主任介绍,因专科医师稀缺、矫正手术难度高等原因,现有临床技术手段和医疗资源难以满足如此庞大的矫形手术需求。

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张晖、李亚星和马熙坤带领的研究团队,联合北大人民、复旦华山等多个国家级医疗中心,创新性地研发出一套智能手术规划技术。
“该技术依托海量的临床数据分析,能有效识别下肢的软硬组织解剖标志,实现精确建模及手术方案自动规划,极大缩短了传统人工规划方法所需时间。”团队研发核心马熙坤介绍,该技术还可以利用反向建模,匹配手术规划,通过3D打印个性化定制手术器械,能保证截骨、矫正、固定等操作的精准实施,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极大地降低了手术操作难度。目前,该技术已应用于多家医院,患者术后结果显示多项功能指标得到显著改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足踝外科与肢体矫形中心助理研究员李亚星表示,未来我们还会继续研发完善并推广应用,争取让更多患者可以走出自信,“为基层赋能、为患者健行”一直是他们团队追求的目标。
编辑:余凤
责任编辑:李钰华
编审:吴山冠
0